——香港復康聯盟對2025-2026財政預算案的建議(一)
財政司司長即將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香港復康聯盟就預算案中不同範疇,都會有我們的建議,如何回應社會需要,照顧殘疾人士多元社會議題。我們認為社會縱然面對財赤,政府需要善用公共資源,管控財政支出,度過經濟難關。我們固然明白政府首先會考慮節流,但是全面的節流,反而對個別領域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政府應採取策略性資源分配及整合,有需要的地方,便果斷投放資源,可調節投放資源的地方,便策略性地管控。以照顧者支援議題為例,問題持續,社會關注度極高,正正迫在眉睫,難以靜待經濟回穩才處理。
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過去一段時間,因應照顧者問題,推出「齊撐照顧者行動」,包括由社福機構營運的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撥款於荃灣及南區先行先試「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等措施,政府確實有投放不少資源,亦有一定成效。可惜,資源投放沒有針對性的策略,以致無法對症下藥,針對性支援最需要的照顧者,他們面對的壓力和問題是最大,但現有措施未能到位。
我們過去不止一次強調照顧者所面對的生活困難、所承受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存在的焦慮和無力感,都是難以三言兩語能夠形容。照顧者光譜是十分多元,是一個複雜的課題,單一或基礎性的措施介入,未必可以處理到他們面對的難題,例如照顧嚴重肢體殘疾人士的照顧者,面對的情況,與照顧智障人士或自閉症人士的照顧者,看似相若,但其實不盡相同。夫婦二人皆為殘疾人士,互相照顧,互相扶持的情況,亦很常見,他們照顧過程中,承受的壓力和情緒困擾,亦各有差異。
再者,照顧者悲劇的主角,不難發現,一般是社區深度隱閉,他們可能既不是社署服務的使用者,又不是公營醫療服務的使用者,政府追蹤支援就有更大難度。既然是深度隱閉的照顧者,自然面對危機和壓力,不願意分享和主動接觸服務,更不會主動致電照顧者支援專線。當大家能夠識別察覺他們時,意外和悲劇恐怕已經發生,所以正因為政府面對財赤,更應該重點審視和規劃,針對照顧者支援的資源投放,如何能夠更具針對性,更有效,更到位。故我們提出以下多項建議:
一)勞工及福利局調撥現有資源,就照顧者定義及多元性,制定「照顧者支援藍圖」,善用公共資源,引進多層及針對性的介入支援策略;
二)針對施政報告提出延展「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至其他地區,政府應重點調動資源投放,讓計劃是更集中識別、接觸、支援複雜及深層隱閉個案,而一般個案則可分流到其他服務;
三)社區資源現時缺乏很有效的配對和連繫,令支援服務未做到最好效果,關愛隊有資源,但新成立,沒有深層社區連繫;殘疾人士自助組織紮根社區,有網絡,但沒有資源;企業有心想支援,但不知道從何開始,政府在伙伴結連,扮演更強連繫角色,令資源連繫更好,變相多了資源;
四)公共資源緊張下,政府可積極聯繫企業及私人家族的慈善基金,設立專項基金,邀請社福機構設立二十四小時情緒及危機支援服務,如深宵外展、深宵情緒支援熱線等;
五)為確保資源有效運用,政府應善用社區不同的接觸點,如地區紮實服務的社福機構、地區康健中心、議員辦事處、屋邨辦事處、各區關愛隊等,推廣及配合照顧者支援措施;
六)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可於每年的區議會經費中,撥出一定比例預算,用於建立社區互助風氣,強化社區支援網絡,促進鄰里間互動結連,改變冷漠風氣,讓街坊近鄰為成為照顧者身邊的支持點和伙伴
最後,我們期望政府能重新檢視現行的介入策略,引進多層及針對性的介入支援模式,針對性處理照顧者問題。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需要有更強決心應對照顧者議題,回應照顧者多元需要。悲劇,真的一宗都太多。
機構簡介
香港復康聯盟於1992年成立,是一個主要由不同殘疾類別殘疾人士組成及管理的殘疾人士組織。我們的目的是爭取殘疾人士在社會上的均等機會及全面參與,主力推動倡導平權的社會政策,強調「我們的事,我們發聲」。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