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屋宇署就港鐵紅磡站醜聞承建商其中一項違規事項入稟,禮頓罪成被判罰款四萬元。事件引起牽然大波。當年的「吹哨人」、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在電台節目引述指政府或不再追究,引來當局發聲明不點名斥誣衊,指調查仍在進行中。潘焯鴻周五(7月7日)舉行記者會,重申不希望與政府對抗或軟對抗,亦無意煽動,只望當局就紅磡站事件追究責任。
中科監察周五(7月7日)舉行記者會,就紅磡站事件「溫故知新」,潘焯鴻在記者會開始前先重申「我哋並唔係同政府對抗或者軟對抗」,亦非煽動市民仇恨香港政府。他只希望政府追究責任。他又強調,自己是刑事調查案件中的重要證人,「政府可能認為我亂咁噏,憑空妄斷」,但他強調自己「完全比任何一個人清楚」掌握調查進度。
在記者會上,他羅列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的多個漏洞,包括未有調查禮頓違反合約情況、無釐清港鐵表現及需負責任、沒有詳列港鐵事後提出的「糾正措施」內容、無追究港鐵在工程物資上「報大數」、無釐清關鍵標準,亦未有就5名作供專家對螺絲帽扭入多少為合格的標準作定奪。
潘焯鴻又認為委員會「越權」,自行「一錘定音」判定紅磡站安全,並「僭建」名為「適合預訂用途」的安全標準,比業界的標準更低,並以此為由合理化禮頓的違約行為。他表示,報告中有不少事項涉刑事罪行,包括最少有兩名人員在記不清是否有檢查的情況下,撰寫文件確認螺絲帽接駁合格;港鐵在未有獲屋宇署批准下更改圖則並施工;四成鋼筋材料沒有進場檢驗記錄;螺絲帽使用量比合約多一倍等。
記者會上,潘焯鴻羅列多張相片,包括有工人使用機器割斷鋼筋、鋼筋螺絲帽接駁出問題等。
政府多番以正進行刑事調查為由,不評論事件。潘焯鴻認為除刑事外,政府亦可透過民事追討,又認為屋宇署應盡快將紅磡站所有已明顯違反《建築物條例》的個案作出檢控,讓法庭知悉事件嚴重性。
對於會否有下一步行動,潘焯鴻指自己已投放許多金錢與時間,目前只能為市民「溫故知新」。他指過去3年,一直未收到任何部門要求他補充資料,認為「根本無心繼續調查落去」。但潘焯鴻亦指若現屆政府聆聽市民心聲,便不會怠慢推動刑事及民事責任追究,對結果感到樂觀。
2012年,港鐵沙田至中環綫工程動工。2017年,當年負責層板混凝土工程的分判商中科興業有限公司,揭發工程出現剪短鋼筋及螺絲帽接駁等醜聞。2018年6月,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跟進事件,委員會在2020年3月提交報告,指港鐵、承建商禮頓和政府在監管工程上有嚴重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