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運輸署正就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進行公眾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今早討論。多名議員指本港出現滯脹,但連年賺錢的港鐵仍可按機制加價並不合理,促將物業及整體盈利列入方程式。諮詢期至12月19日。
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是2007年兩鐵合併時訂立,方程式為「整體票價調整幅度=(0.5 x 去年12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0.5 × 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變動)– 生產力因素」,目前生產力因素為0.6。如計算得出為正負1.5%,則不會作調整,幅度會撥入下年計算。
港鐵目前累積3.35%加幅
上一次檢討機制為2018年,當時調整了「分享利潤機制」下的分享款額,並優化了 「服務表現安排」。機制實行而來,港鐵票價加幅為1.9%,比通脤率2.6%為低。票價自2019年下半年至今未有加價,去年亦曾按機制下調1.85%,惟目前累積可加但未加的加幅已達3.35%。民建聯劉國勳倡撤銷延後加幅並設定時限,當局表示政府一方面要照顧市民負擔能力,但亦要尊重機制,須取得平衡。
鄧家彪:自動加價機制「匪夷所思」
本港經濟下行,但通脹持續上升,多名議員關注港鐵按機制仍可加價。楊永杰指本港已出現滯脹,但按經濟卻會加價,認為機制須考慮本港經濟因素。他又提到港鐵屬寡頭壟斷,而政府是大股東,不加價或減價受損的主要是政府,而政府的錢亦是市民的錢。
工聯會鄧家彪直指機制「匪夷所思」,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是因為蝕錢而申請加價,但港鐵卻可按機制「保證、自動波」加價。他指過去五年港鐵平均賺取96億,認為機制的核心問題是為何賺錢仍要加價。鄧家彪建議如賺取逾100億便不能加價,並按盈利比例減票價。
民建聯陳學鋒則促加入計算港鐵物業收益,並攤分在不同年期計算,指土地是由政府提供,應在票價反映。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黃珮玟承認,要求港鐵分享盈利是主流意見,惟暫時未有定案。實政圓桌田北辰則倡建議每年只加通脹的一半,大約是過往加幅的七折,認為更簡單易明。
陳紹雄指港鐵為上市公司,有責任向所有股東包括小股東交代,而機制經立法會及港鐵股東大會通過,具法律按力。他認為今次諮詢只能就機制小修小補,當局可從分享更多利潤方向檢討,例如增加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勞聯周小松倡政府從港鐵收取的股息設立基金,並恆常化公共交通補貼計劃及放寬門檻。
有議員問到公眾諮詢的意義,機制是否真的可以修改,當局及港鐵皆表示會作考慮。自由黨易志明指,目前機制有結構性問題,舉例指如運輸業難請人、工資上升便會推高加幅。他亦促政府考慮以港鐵股息「專款專用」,資助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及補貼市民交通費。
工聯會陸頌雄提到,港鐵維修同事已「做到氣咳」,但人手不足加上青黃不接,甚至找來臨時工頂替,促出現意外時應扣減港鐵高層花紅。港鐵香港客運服務總監楊美珍稱,每年維修開支逾100億,而使用代工時因為「請唔切」或需時培訓,招聘人才亦是全港各行業的挑戰。
運輸署諮詢至12月19日,公眾可將意見註明「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並透過下列方法提交:
郵寄:九龍油麻地海庭道11號西九龍政府合署南座16樓運輸署巴士及鐵路科
傳真:2802 2679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