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自2020年起推動「香港好.易行」計劃,以行人優先的理念改善步行環境,並將深水埗及中環作為試點。民建聯兩名區議員在深水埗區議會追問實行兩年來的進度,運輸署表示,已以區內落實多項措施,並將繼續推行,目前正就北河街市集街區設立低速限制區進行研究。
「香港好.易行」計劃在2020年完成制訂整體策略,並選定深水埗作為試點區之一,推行多項措施包括設置行人導向標示系統、移除非必要的交通標誌及欄杆、平整行人路與車輛出入通道的水平、設立低速行車限制區,以及增設行人過路平台等。
民建聯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及何坤洲在區議會追問進度,運輸署回應表示,指初步成效大致良好,將陸續更新相關技術指引落實新措施。在深水埗區,署方已移除約90個交通標誌及約800米行人欄杆,並會續改善行人過路處,以及將目前在偉智街實行的低速限制區(限速30公里),研究在棠蔭街同樣實行,預料2023年第一季推展。署方表示,就北河街一帶的市集街區,正著手研究可行性,有初步方案後會進行諮詢。
運輸署高級工程師盧偉健在會上重申,署方一直沒有怠慢計劃進度,並重提曾於2019年曾就市集區設置低速限制區諮詢區議會,但當時有憂慮指會引致交通擠塞,故改於其他街道試行。他重申署方對低速限制區持開放態度,而是否設立需要估量多方面因素,包括對交通的影響,以在市集街區的商販、行人以及上落貨的需求之間取得合適的平衡。
深水埗區議會副主席伍月蘭認為,計劃試行兩年,但深水埗區交通意外依然嚴重,完全不符合計劃「行得妥」的理念。她形容有些貨車速度如坐過山車,又有司機習慣沒有排檔擺放時會加速行駛。
民協李庭豐則指區內不同區域有不同行人及行車模式,倡署方早作規劃。民主黨袁海文則望署方提供落實措施的時間表,並將設立低速限制區列為區議會恆常事項。對於計劃中的加建行人上蓋,他坦言「無用」,胡亂興建更會將市民的「獲得感」變成「垃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