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浸大文社合併:牛雜壽司?

浸大文社合併:牛雜壽司?

早於一年前,浸大領導層已不斷傳出消息,以「資源重新分配」及「學系或/及課程重組」為由計劃將文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合併。

終於到了10月初,校方公佈文社合併的消息,根據致學生及舊生共八版PowerPoint諮詢資料只涉及以下兩點:

(一)將現時文社兩學院的學系,以「學部」(Academy)的形式重新組合為四個學部,包括歷史系併入文學院,社會科學院餘下的學系安置在其中兩大學部等,校方強調保留現有學系的名稱,並就新成立的學部名稱進行諮詢(頁7)。

A-Message-to-alumni-students-20231010_頁面_7

(二)為新學院名命及諮詢,例如在科大稱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城大為「人文社會科學院」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 Social Sciences)(頁8)。

A-Message-to-alumni-students-20231010_頁面_8

可能是社會及校園氣氛的關係,這項根本的體制變動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及討論,當然不能夠解讀為大學不同的持份者無條件支持領導層的決定,更絕對不代表各持份「無意見」。當然,公開諮詢新學院及新學部的名稱,除了十分無聊及浪費時間及人力資源進行行政工作以外,任何有效能及有公信力的諮詢,必須全面交待搜集得到的意見,得到支持及反對合併的百分比及雙方所持的理由,才是一個正常及健康的做法。任何以「大石砸死蟹」的方式進行合併,只會做成全輸局面,點解?

時間要返去2006年8月,我剛在香港教育學院任職(翌年9月離職),因為當年政府大幅度度削減教院的撥款,結果學院重組架構,其中一個「創舉」是將四個毫不相干的學科合併成為一個系,因而出現「數社科技學系」。當然沒有人用中文全名稱呼這個「雜崩冷」的學術部門,大家知唔知道這個部門包括了哪四個學科?

答案:數字、社會科學、科學及技術,所以英文名特別長,稱為「Mathematics,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簡稱為MSST。

所以,當年要在學術界介紹自己的時候,一講MSST,我自己都忍不住笑出聲,然後浪費兩分鐘講清楚自己係邊個。

作為一個正常的學術界人士都會問:
*你間大學係咪無錢要節省開支所以要合併學院及學術部門?但根據教資會資助大學在過去五年的財務報告中列出,2021/22年度最高的僱員(例子大家都知!)薪酬組別,浸大介乎$7,200,001-$7,350,000,即月薪平均是$600,000-$612,500,排名第五,若果大學無錢就唔會有一小撮人有咁高人工!
*你間大學係咪收生唔掂所以被迫要將學院及學術部門合併?但現時出現收人不足主要是副學士課程及小部分私立大專,八大各本科課程大抵可透過降低收生要求便可以收夠學生。
*又唔係無錢又唔係收唔夠學生,點解文社要合併?莫非校長是理/商/醫科人,對文社乜都唔識覺得無用,所以話切 (cut)就話切?雖然衞炳江是理科人,但校長在大學裡擔任行政及管理的角度,「學科有用要留,無用要廢」既是無知又愚蠢的看法,等於很多人以為理科一定有用,但現實卻是在香港大部分本科理科畢業生不能學致以用;由此觀之,莫非我們可以斷定理科更廢?從研究角度,小型及人文學科為主院校的理科,無論是資源、財力及排名從來是弱勢;有可能同一所大學裡面,人文或社科的學術(出版、研究計劃書批准撥款的成功比率、影響因子等)表演,比起理性更為優勝。當然,比較不同學科的表現高低,等同於拿橙、蘋果及香蕉作比較一樣——無聊!

再參考校方提出合併的好處,只能夠話係「死雞撐飯蓋」:
*跨學科教學及課程:在外國大學,沒有因要進行跨學科教學及課程而將學院/學系合併。若果這點是成立的話,理學院與中醫學院更有理由合併,然後中醫學院與生物、化學等部門合組成學部,其飾數學、物理、資訊科技自己捻方法搞掂佢。
*課程發展:只需要課程設計容許有主修、副修、雙主修等組合,跨學院/學系與否根本毫無關係;反而你讀的課程太混雜,就變成「通識就係通通都唔識」;對於日後學生升學可能有不良影響。
*研究:就算同一個學院/學系也不代表同事之間必然會互相合作做研究!
*減輕現時學系行政員工的重擔:合併不代表工作量減少,反而因為合併後兼顧不同學科背景的教職員及學生的需要兼不同的本科課程,工作環境變得複雜及煩繁瑣。
*舊生網絡:學院/學系合併對增強網絡毫無幫助,中學及大學的經驗已證實,校內的教授、講師及老師才是有效凝聚網絡的重要力量。

在香港現時的政治及社會低氣壓籠罩下,跨學科發揮創意解決問題、更強組合的結合能發揮社會影響力、研究協作及教學,簡直是「吹得就吹」,然後聽完只有無限恥笑(我心諗,讀完PowerPoint就落堂,扮乜撚野)。

最後,所謂「分久不一定能合」,但「合不久可以必分」。若果合併只是由上而下體現長官意志的產物,當有一天長官離任成舊人的時候,又咪打回原狀分開,玩嘢咩!

作者黃偉國是浸大中國研究學位課程歷史專業舊生(1994);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前助理教授(2010-18);校董會民選校董、諮議會民選成員及教務會議社會科學學院代表(2017-18)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