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主黨將議決解散 逾30年歷史告終

民主黨將議決解散 逾30年歷史告終

【獨媒報導】成立至今逾30年的民主黨,昨晚(20日)舉行中委會討論前路,會後見記者,稱將議決解散。主席羅健熙、副主席莫建成及秘書長梁永權將成立小組,跟進解散和清盤安排,解散需獲出席會員大會的75%或以上會員同意。羅健熙指,解散是出於對政治形勢的理解,「我哋係好希望繼續一路去服務香港市民,一路喺香港呢個地方去付出,但當然有啲嘅決定我哋都係需要去做。」

民主黨日前傳出醞釀解散的消息,昨晚中委會後,羅健熙及九名中委見記者。羅健熙指會議以「平常心」進行,「當然我哋有好多唔同嘅情緒,有好多對於黨嘅一啲想法」,中委會已同意成立小組跟進解散。至於會中其他討論,則「冇辦法去同大家講得太多」。他表示,決定不涉財政問題,而是出於對政治形勢的理解,「具體就唔太講得好多,我哋嘅政治形勢、社會環境係有好多唔同嘅因素都會牽涉到。」

DSC_8936

解散須獲75%會員同意

跟進解散的小組主要負責釐清法律、行政及財務安排,處理清盤時涉及不同手續和程序,包括釐清公司條例和黨章要求,亦需跟會計師討論財務安排和物色清盤人。小組亦會安排會員大會程序,並與黨友溝通,「令大家感覺被尊重之餘呢,亦都係可以同我哋中委會一齊去面對呢個處境。」

解散決議需獲會員大會通過,羅健熙指民主黨約有400名會員,依過去經驗,出席大會的約有100人。決議需獲出席會員的75%或以上才能通過,「最後決定都係取決於(rest on)我哋嘅會員,而唔係話中委會做決定。」按照黨章,如民主黨仍有剩餘資產,將會捐予與其理念相近的團體或慈善機構。

民主黨中委會去年12月進行改選換屆,前日(19日)亦舉行記者會就《財政預算案》提出建議,羅健熙重申「我哋係好希望繼續一路去服務香港市民,一路喺香港呢個地方去付出,但當然有啲嘅決定我哋都係需要去做,我喺度亦都唔能夠講太多」,亦不方便透露個別中委的去向。

被問到中委會是否一致通過解散,羅健熙指中委會為集體領導、集體決定,亦會集體承擔所做的事,「過去如是,今天如是,將來都如是。」

不評論是否受壓

消息指民主黨是受壓解散,羅健熙指不評論坊間說法,僅只相信黨友均珍惜民主黨,「我哋喺過去一段好長嘅時間係得到好多香港市民嘅支持、信任,我哋先至可以一路行到去今天。」他表示不能預計民主黨解散會帶來什麼影響,「無論民主黨嘅狀態係點樣都好呢,我哋都係會好相信香港市民佢哋有自己嘅能力去面對唔同嘅困境,去解決唔同嘅問題。」

民主黨解散是否代表香港民主運動的終結?羅健熙重申對香港人有信心,「香港人都係會搵到方法去處理到唔同嘅事情。」

《港區國安法》在2020年生效後,多個民主派政團已先後解散,包括新民主同盟及公民黨,目前僅存的只有民協及社民連。近年多個公民團體亦接連解散,去年有統計指已有逾90個機構或組織解散,今年年初,香港民研被警方國安處調查後,亦稱將轉型或結業。

DSC_9248

民主黨1994年成立至今逾30年

民主黨前身為1990年成立的港同盟,至1994年與匯點合併成立民主黨,至今逾30年。知名成員包括李柱銘、司徒華及楊森等。1995年立法局選舉,民主黨共取得19席,佔當時的民主派31席逾半。1998年回歸後首屆立法會選舉,民主黨仍取得13席。惟及後經歷少壯派退黨及其他新民主政黨如社民連及公民黨成立,至2004年的8席。

2010年,公民黨及社民連發動五區公投,民主黨未有參與,選擇走入中聯辦就政改方案達成共識。2012年立法會選舉,議席進一步下跌至6席。

雨傘運動後的2016年立法會選舉,民主黨換上多名年輕候選人,包括鄺俊宇、林卓廷及許智峯,皆告當選,議席回升至7席。

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同年區議會選舉民主黨奪得91席,並獲多個區議會主席職位。不過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多名黨員因參加民主派初選被捕,而「完善」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後,民主黨未獲入閘機會,議席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