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造價82億的啟德郵輪碼頭一直被批評為「死場」,上周再有大型郵輪重臨香港,不過因為交通配套不足惹來旅客不滿。郵輪碼頭的定位再被關注。香港郵輪及遊艇業協會營運總監楊梓呈今早在電台直言郵輪碼頭在疫後定位模糊,現時的啟德方艙醫院被閒置「唔知喺度做乜」。她稱免稅店並非碼頭應有定位,建議碼頭定位為「迷你香港」,包含本土及文創元素產品,令旅客落船即「感受到香港18區嘅特色」。
冀免費接駁巴士恆常化 無船照開車
在出現旅客滯留啟德郵輪碼頭的「醜態」後,政府周二立即開會補鑊,提供3條免費穿梭巴士、向到達碼頭的士派發50元石油氣現金券等。香港郵輪及遊艇業協會營運總監、郵輪碼頭商戶之一的楊梓呈今早於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相關措施短期有助疏導人流,但希望政府可將免費接駁穿梭巴士配套恆常化。她稱即使未有郵輪泊岸,也能加強本地市民和遊客到訪碼頭的誘因,提高碼頭設施使用率。
另外,她坦言碼頭存在其他問題,例如商舖位置指示混亂,客人落船後難以找到餐廳及商店,她稱「需要多啲人手指示話俾佢(客人)聽,其實區內或者碼頭側邊其實有餐廳,係有餐飲嘅」。
疫前狗公園被剷平 疫後方艙曬太陽
對於政府表示將檢討郵輪碼頭定位,楊梓呈指疫後碼頭定位模糊,希望政府盡快檢視碼頭的閒置社區隔離設施,她舉例指碼頭旁的啟德跑道公園,在疫前為寵物共享公園,不少狗主會帶同狗隻到訪,惟公園在疫情期間改建為方艙醫院,「個方艙而家放咗喺度,對於我哋嚟講,都唔知喺度做乜,又無人用」。
稱免稅店不利發展 遊客更好「本土嘢」
楊梓呈指,不少郵輪外籍旅客對外國品牌興趣不大,認為大部分旅客來港旨在購買本地產品,「就好似我哋去外國咁,其實都係想買返本土嘢」,相信免稅店並非碼頭應有定位。
她建議,當局可定位郵輪碼頭為「迷你香港」,加入本土及文創元素,讓旅客一落船便可感受香港不同地區的特色,「未來碼頭定位可以多啲香港嘅元素嘅產品進駐,例如視之為Mini Hong Kong,令到佢一落到嚟,未必好長時間可以出到市區,但佢喺香港郵輪碼頭都可以感受到香港18區嘅特色」。
她又指,當局不應純粹將郵輪碼頭視為接載旅客的工具,長遠規劃需要有更多軟性配套及資源,她舉例指新加坡等地會針對不同郵輪的客人推出特定旅遊產品,期望當局能針對郵輪旅遊特色,制定相關配套及政策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