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立法會議員不時推動要政府「應付」移居海外者「回流醫病」,對公營系統構成壓力的問題。選委界梁美芬今在口頭質詢再提出要求,並要求市民填表申報是否海外回流。醫務及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現時醫管局沒有收集數據病人是否在香港居住,只要持香港身份證人士就合乎資格使用資助公營服務。他指出如果一個人仍持香港身份證,而被取消求醫資格,將牽涉嚴重問題,要嚴謹考慮如何定義「移居外地」。
梁美芬的口頭質詢引述「有大學醫學院教授指出」,回流醫病的病人數目近年微升5%至10%,問政府有否確實數字;她又關注現時公立醫院有否足夠資源應付回流病人增長。
無法確認「回流醫病」數目增減
盧寵茂表示現時所有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人士,以及居於香港的11歲以下兒童,都符合資格使用資助公營醫療服務,並無規定須「通常居住」於香港。另外,醫管局亦沒有收集「個別病人係唔係居住喺香港嘅數據」,當局無法確認是否有「大量合資格人士移居海外後,回來使用醫療系統」。他表示日後按機制檢討時,會留意移居內地與海外的模式變化,以及參考其他福利資助政策。
梁美芬建議政府應用「科學方式」應對,例如在病人填寫表格時提供「係咪海外回流」的選項。盧寵茂指出要處理該問題,首先要定義何謂「移居外地」,如果一個人仍持有效香港身份證,而被取消在院睇症資格,將牽涉「嚴重問題」,呼籲議員要嚴謹考慮問題,因為不止涉及公營醫療問題,還包括「居民資格」的定義。
不應由醫衞局定義
選委界林順潮再追問「回流醫病」的問題,盧重申屬「大政策」問題,他舉例香港有不同國籍人士,要考慮如何定義移居。他又指確實有人移居外地後,持身份證回港居住一段長時間,是否計算六個月內在港時間,抑或以其他方法計算,他相信「唔係醫務及衞生局定」,而是「大政策」。
盧寵茂又提及現時醫生人手,在當局推出一系列培訓及挽留政策後,2023/24年度醫管局醫生較前一年度增加260名,而公營醫院醫生的離職率,由2021/22年度的8.1%,回落至5.2%。
在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方面,截至2024年5月底,醫管局已有144名非本地培訓醫生,當中92位屬有限度註冊,52位屬特別註冊,預計到今年底,將會有25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加入醫管局工作,舒緩人手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