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宣布修改社區隔離設施的出院準則,患者原要在設施內完成至少14日隔離,現改為在檢測呈陽性首日後,在第七日的檢測呈陰性便可回家;在家居完成餘下7日隔離,在第十四日檢測呈陰性後便可自由。食衞局副局長徐德義強調,該修訂並不是家居治療。
與高風險人士同住須設施內完成隔離
而在檢測呈陽性首日後,第七日的檢測仍為陽性的患者,則要繼續在設施內隔離,直至檢測呈陰性才可離開。
此外,如與高風險人士同住,即使在檢測呈陽性起計第七日的檢測為陰性,仍須繼續在設施內隔離,直至檢測呈陰性才可離開。而一直未獲安排送到社區隔離設施的患者,如在家居完成14日隔離,並檢測呈陰性,同可自由出入。
徐德義:風險為本 醫管局稱有助騰出病床
當局繼修訂大廈納入強制檢測範圍準則,及密切接觸者定義後,再修改社區隔離設施的患者的出院準則。在下午的疫情記者會上,徐德義表示,該決定為衞生署和醫管局在諮詢專家後,以風險為本所作的決策。記者關注該修訂是否即推行家居治療。徐德義強調,該修訂並不是家居治療方案。
徐德義及後被問及措施生效日期時,一度要向身旁的醫管局總行政總經理何婉霞求助,何即稱措施是即時生效。何婉霞則認為,措施有助騰出更多病床接收其他有需要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