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舉行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先談及美國宣布開徵「所謂」對等關稅,香港的稅率為54%。他批評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肆意破壞國際共同建立的世界貿易規則,霸凌野蠻,嚴重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及全球化進程。
他指美國濫施關稅,影響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為世界帶來極大風險及不穩定性,包括破壞全球消費鏈及供應鏈,尤其對中小企、跨境電商及配套產業鏈造成影響。李家超續指,供應鏈受擾亂及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連鎖效應,影響國際貿易及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有可能引發貿易萎縮及通脹,改變減息預期及增加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長遠而言,會加速地緣經濟割裂及貿易趨向區域化,區域與區域間亦或出現貿易壁壘。
對於香港,他指作為高度外向型的國際自由港,轉口及物流將面對壓力,短期內無可避免受影響,引述分析指中美雙邊貿易額會大幅下跌兩成。他提到在2024年,香港產品出口美國貨物的總值只佔0.1%,美國市場佔比由2018年8.6%,下跌至2024年的6.5%,相反東盟增至8.7%,排名僅次於內地,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
提七方面應對
李家超表示政府會在七方面加大力量,首要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形容國家是最大的穩定性,及有14億人的龐大市場。本港需加強產品內銷,並吸引更多外地企業透過CEPA優惠進入內地市場。
第二是加強國際交往合作,即做大區域貿易,包括東盟、中東及一帶一路國家,將與更多國家簽訂自貿協定,目前正與沙地阿拉伯、孟加拉、埃及及秘魯簽訂投資協定,並爭取盡快加入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已計劃在馬來西亞及沙地阿拉伯開設經貿辦。投資推廣處及貿發局亦分別在埃及、土耳其及柬埔寨設立辦事處,開拓經貿新藍海。
第三是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建構高增值產業鏈服務中心、推動數字貿易及總部經濟等,把握供應鏈向全球南方及「一帶一路」國家遷移的趨勢。第四是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及吸納高端人才,提升生產力,形容「無創科無未來」。
第五是推動國際金融合作,指政府官員多次訪問新興市場,尋找新伙伴。第六是把握多國需分散風險的趨勢,關稅戰下全球資金重新配置,香港可提供穩定的投資環境,予資金避險。最後是政府會續支援業界,包括透過金管局協調銀行提供周轉資金等。
李家超總結指,香港經歷無數風雲,每次皆在挑戰中變得更茁壮,憑香港人的敏銳觸覺、靈活等定可處變不驚。
再多6人被制裁 李家超:嗤之以鼻
美國最近宣布多制裁6名中港官員,至今連同李家超在內共有47人被制裁,有記者問到會否擔心影響對外交往,以及有否反制行動。李家超指對美國的歪理、霸凌制裁表示強烈譴責、嗤之以鼻,稱行為是為恫嚇本港維護國家安全人員,干預本港及中國事務,違反國際法及國際慣例,再次顯示美國霸權主義的野蠻。他表示政府會無畏無懼,繼續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呢個光榮嘅使命」。
對於長和擬出售碼頭業務一事,李家超僅重申過往說法,即社會議論值得關切、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使用脅迫或施壓手段,以及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及規則要求。
本港派出的救援隊仍身處緬甸,李家超稱會審視隊伍整體工作,決定其何時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