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接受港台31台節目《盤點政策》訪問,被問到規管「假新聞」和虛假消息,指政府正進行法律研究。他透露,當局擬從管理和刑事化的方向處理,目前會優先考慮前者;並再次引用前年8.31太子站事件「有死人無死人」,認為香港存在該類破壞性情況。
李家超談自由:不是無填限碼嘅支票
李家超強調,如涉及虛假消息、欺凌性、損害他人名譽和社會整體利益及煽動性,政府便不能不處理,重申當局會按當前需要及平衡地處理立法。他表示,可以參考外國做法,即要求發放者在短時間內移除虛假信息,及要求聲明該內容屬虛假信息,和在選舉前禁止發放某類信息。
在節目中,李家超談到自由的定義,認為自由不等如任意妄為,及不能以個人自由凌駕他人的自由,「自由不是無填限碼嘅支票」,認為自由要在法律下進行,否則將是弱肉強食。
23條立法勢在必行 李家超稱重點為是否夠用
除了虛假消息,李家超亦被問到《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他認為,社會已就23條立法達成共識。他斥以往有立法會議員「荒謬到咩呢」,曾問政府能否保證任內不就第23條立法,「呢個違反《基本法》,所以呢個人點可能真誠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李家超認為,第23條立法的重點為是否夠用、管用和達到目的,即能處理國家安全風險問題。
立法會換屆選舉下月進行,李家超表示,未來七個月最重要是辦好兩場選舉,認為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已引入了良性和理性競爭,候選人比拼政綱,「唔係以前鬥破壞鬥抹黑」,呼籲市民要積極參與。
被指是武官 李家超:紀律部隊較願意面對困難
對於被指是武官的說法,李家超稱任何職系出身的官員,在現役崗位上均希望發揮經驗,「無論我點講,好多市民都係因為我係紀律部隊出身。」他講述紀律部隊的元素,稱紀律部隊較願意面對困難,「有無論如何都會面對困難嘅文化,唔會因為難做而唔做。」
在升任保安局副局長前,李家超曾任警務處副處長,他認為紀律部隊尤其重視執行的過程、結果,和團隊精神;並舉例指在圍剿毒販過程中必須拘捕首領,但如果只能拘捕「蝦毛蟹將」則屬不成功,仍要追捕首領。
針對團體精神,李家超引用在處理群眾活動時,只需數百人便能處理數萬人,認為全因有不同分工、部署及策略互補,而且不計較個人得失利益,「有團體精神就能提振士氣。」他又大讚公務員現時的士氣不俗,指在愛國者治港下,立法會已重回正軌,「因為做到嘢,士氣就返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