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出席電台論壇,《施政報告》力推生育,惟本港出現移民情況,被問到是否反映市民對香港欠信心。李家超不同意,認為移民原因眾多,例如家庭理由。他又稱不同地區亦「搶人才」,指「每個人係都有自己嘅諗法,所以同信心唔可以直接拉上關係。」
今早《施政報告》舉行電台論壇,商台主持提到不少父母帶同子女離開香港,問及是否反映他們對本港欠缺信心。李家超不同意,指部分或屬家庭團聚、到外地照顧年邁父母等家庭理由。他指涉及本港與不同地區就人才的競爭,「每個人係都有自己嘅諗法,所以同信心唔可以直接拉上關係」。他又提到,香港回歸前後皆有人口出入,目前亦有人口回流,而令更多人對香港有希望亦正是其施政目標,本港「由治及興」並兼具中國及國際優勢,亦靠近東盟市場,仍具優勢。
李家超被問幸福 籲勿單追求物質
聯合國2023幸福指數報告顯示,本港市民的幸福感在137個國家及地區中只排第82位,被問到香港人生活是否幸福,李家超指「正係因為咁,所以我哋做多啲功課囉。」他指市民對政府不斷有新要求,政府符合到多少訴求影響市民是否滿意。此外,是否聽意見亦是因素之一,上任後他們亦多聽意見。他又談物質,指永遠難以滿足,舉例稱自己亦曾追求名牌。李家超稱望社會更多元、思維和眼光更加開闊,不同事物亦能令人更開心,稱有外國朋友到博物館一日已很滿足,消費亦不高。
他再被問到生育有否KPI。李家超未有正面回應,稱生育最終決定在父母,屬非常個人的決定,影響因素亦太多。他指如社會需正常運作,生育率應為約2.1。惟本港只有0.9並繼續下跌,政府需推出措施支持及鼓勵生育,故「封一封利是」作為心意。
前日生B冇兩萬 李家超:任何線皆有同樣問題
聽眾陳小姐指5月剛生第四個小朋友,而所有鼓勵生育措施皆未能令她受惠。李家超表示內部討論時亦很激烈,曾考慮半年前或10個月後等方案,但指每一條線皆會有市民未能受惠。他指既然每一條線皆會出現有人未能受惠的問題,故作為政策導引決定在宣布當日生效。
有聽眾指政府一方面留住人材,一方面又著市民到大灣區,認為兩者矛盾。李家超表示兩者並無牴觸,稱已前往大灣區的港人能很便利往來兩地,香港亦習慣「人出人入」。被問到大學非本地生比例增至四成,李家超重申不影響本地生學額,相反更令交流機會增加,拓闆視野。
至於為何不將棕地改建公屋,他指目前已找到的土地已可建逾41萬個單位,已超出目標的30萬。另有聽眾批評外傭「放太多假」,令市民照顧壓力增,李家超僅指外傭亦需根據《僱傭條例》獲勞工假期。
李家超:部分劏房質素「不太差」、可接受
被問到「劣質劏房」如何定義,李家超指部分劏房質素「不太差」、可接受,有住戶更有自己物業,便利上班上學。他又稱劏房亦是產業問題,只既然是「賺錢」,只能讓他們「合理地,唔可以剝削地」獲利。至於是否劏房有機會合法化,李家超只稱由工作小組決定。對於為何研究期定為10個月、是否待簡約公屋落成,李家超只無此考慮,稱問題複雜,惟永遠皆要訂一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