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位於粉嶺的馬屎埔村受新界東北發展區發展計劃影響,村落四周去年開始陸續收地,當局擬於今年六月封閉由馬屎埔村往來覲龍村的村路,令鄰近村民需多花兩倍時間繞道才能前往聯和墟。昨晚(5月14日)的村民會議上,有村民情緒激動,要求政府「先安置後動工」,又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落區視察。
根據工程顧問公司及工程公司提供的文件,由馬屎埔村通往覲龍村的村路擬於6月封路,封路期間,會在梧桐河興建臨時行人鐵橋及有蓋臨時行人道,地政總署清拆(三)辦事處經理鄧建雄表示即使村路被封,村民仍可依靠其他道路,包括往北使用臨時橋或往南經沙頭角公路,更稱指會教導村民如何走新路。
村民民怨四氣 高叫「先安置後動工」
是次封路將影響仍有村民居住的村落,包括馬屎埔村、小坑新村、新屋村、覲龍村等。會議約有30名村民參與,他們一度高喊訴求「先安置後動工」、「村民未搬走,封路冇得傾」,表示不接受村民未搬走已封路。馬屎埔環境關注組成員盧永燊在會上斥「我好嬲」,批評政府借封路逼市民離開,指發展局及地政處一直無視他們的訴求及村民原有的生活模式,只考慮工程需要,形容政府「借刀殺人」。
74歲的馬屎埔村村民陳伯一度情緒激動,他指著出席的政府部門代表怒斥 「有冇聽過村民心聲?」、「將我哋逼上絕路!」,更要求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落區正視安置問題,有村民擔心,上前安撫其情緒。
封路後需多花兩倍時間
馬屎埔村村民張小姐指,受封路最大影響的是馬屎埔村附近的小坑新村、新屋村及覲龍村一帶的村民,他們日常會經過被封的村路走到馬屎埔村,再到聯和墟買餸或乘車上班等,惟封路後他們需多花兩倍時間才能到聯和墟。至於在梧桐河興建臨時行人路,她斥:「佢哋唔係想去梧桐河散步,我諗你哋要搞清!」她建議相關部門在封路期間提供穿梭巴士予村民來往市區。
馬屎埔環境關注組成員盧永燊指,村內住了不少老人家,甚至有一位中風的老婆婆,每天七時多帶著就讀小學的孫子由小坑新村步行至聯和墟,封路後她需多花兩倍的時間才能走到聯和墟,他生氣:「一個中風嘅婆婆, 因為你封路要行多幾多路?」
村民又指政府建議的替代道路則「好難行」,包括無街燈照明的道路、斜路、破爛的小路。盧永燊指其中一條建議路線,即由石湖新村上馬適道的行人路非常之斜,形容踏單車落斜時若不煞掣會「炒車」,質疑相關部門無了解實際情況,他提到原有的村路比較平坦,村內的農夫每天都會用推車盛載農作物至天光墟,他反問:「封剩最斜嗰兩條路,推住百幾斤菜點推?啲工人又點推坐輪椅嘅婆婆上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