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新田科技城環評 WWF指需「接受現實」改善「美中不足之處」

新田科技城環評 WWF指需「接受現實」改善「美中不足之處」

(獨媒報導)城規會將於明日(28日)就《新田科技城分區大綱計劃草圖》聽取公眾意見,昨日10個粵港澳環團聯署,促當局修改草圖。不過今日另兩個團體香港園境師學會與世界自然基金香港分會(WWF)舉行記者會,提出五項改善方案,包括保留石湖園農地設特色田園公園、設水獺「生態走廊」以改善雀鳥飛行廊道等。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政策高級經理劉兆強指,環評報告有不足及改善空間,惟因環保署已通過需「接受現實」,只能「向前看」,在「美中不足之處」改善。

香港園境師學會(HKILA)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日舉行記者會,就新田科技城提出五項改善方案,包括加強新田科技城西北角的生境連貫性;採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提高防洪能力;推廣農業地境及多元景觀;改善落馬洲口岸附近的陸生哺乳類動物走廊;改善鳥類飛行走廊道設計。兩團體將出席7月3日一節公聽會,屆時望城規會委員考慮。

無標題

其他環團曾批評新田科技城環評「史上最差」,惟報告已於今年5月獲環保署署長有條件批准。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政策高級經理劉兆強表示,環評報告有很多不足及改善空間,惟指報告已通過,故需「接受現實」,目前只能「向前看」,將「美中不足之處」改善。

無標題

就五項建議,劉兆強指新田科技城內逾10公頃農地永久消失,2021年初步發展大綱曾建議保留7公頃農地,至去年發展大綱圖餘下約兩個籃球場大小的都市農業土地用途。他指「好遺憾地今時今日,連呢兩個籃球場咁大嘅都市農業土用地都拎走埋。其實就話好簡單嚟講,將所有農業有關嘅嘢都一掃而空。」「保護一塊仍然活躍耕地,喺一個新城市發展係咪咁困難呢?」

WWF倡在新田新市鎮第七區保留現有9公頃石湖園農地,以康樂生態農業為基礙建設特色田園公園,吸引附近居民、村民甚至上班族一起耕田,達致「城鄉共融」。

水獺「生態走廊」方面,WWF保育總監陳輩樂指提現時水獺情況「非常糟糕」,倡建造中國首條專為水獺「生態走廊」,建設一條長約570米、連接三寶樹及落馬洲河套區的「生態運河」。運河採露天設計,配合下沉式行車道路形成動物通道。

無標題

無標題

至於環評指將於新田西主排水渠附近設置70米闊的雀鳥飛行廊道,連接米隴村鷺鳥林。陳輩樂認為設計有微調空間,限高附近建築物為35米並採階梯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