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新星旅遊本月23日突然結業,及後旅遊業監管局表示,該公司已按法例於14日前的2月9日通知局方有意結業,由當日起亦沒有接受新的旅遊預訂。不過坊間質疑旅監局為何不在收到通知後對外公布,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今次僅是「大步檻過」,料未來局方將更改做法。
旅監局新聞稿昨日表示,新星旅遊已按《旅遊業條例》於停止業務前14日即2月9日,以書面通知局方有意於2月23日停運。局方指隨即啟動既定程序,包括提醒新星旅遊停止接受新的旅遊服務預訂、派員到旅行代理社的營業地點查閱其賬簿及其他記錄等。旅監局指根據查核獲得的資料,新星旅遊在2月9日後沒有接收新的旅遊服務預訂,並處理其他顧客的退款安排,以及按《條例》下旅遊業賠償基金的條款處理賠償申請。旅客如持有附上印花的外遊費收據,可獲最高九成賠償。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在港台節目表示,據他了解局方收到結業通知後需收集文件後才公布。他認為旅監局應在收到通知後便對外公布,以免旅行社在通知後至正式結業的空窗期內「掠多筆」,今次僅是「大步檻過」。田北辰料局方未來會修改做法,以免有不良商人利用空窗期。
對於旅監局是否應提早公布,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則認為有待商榷,認為旅行社涉及的服務眾多,或只面向供應商,不一定涉及公眾。崔定邦重申旅行社結業罕有,指如非面對經營困難亦不會隨便結業。
目前旅遊業賠償基金只會向購買兩項以上外遊服務的外遊旅客作賠償,服務可包括旅程中的交通工具、境外住宿及境外活動,如單獨購買以上的服務並不會獲賠。對於是否應擴大適用範圍,崔定邦認為如單單購買車票亦需徵費,會增加業界工序及成本,將對傳統旅行社面對網上旅遊代理的競爭力差異更大。田北辰則認為可另設基金,供市民自行選擇是否多付0.15%賠償基金徵費,以獲得基金賠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