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府調低新冠疫情應變級別至「戒備」 撤銷專家顧問團

政府調低新冠疫情應變級別至「戒備」 撤銷專家顧問團

【獨媒報導】本港去年年底復辦七人欖球賽等大型活動及放寬多項社交距離措施,香港新冠疫情在公共衞生上是否緊急事態,曾引起社會熱議。至今香港已經復常,世界衞生組織在本月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港府今日公布,參考世衞的最新意見,和評估本地情況、風險及病毒變異情況後,即時起將新冠疫情應變級別由「緊急」級別下調至「戒備」級別,同時撤銷「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和抗疫專家顧問團。

港府在2020年1月4日頒布「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當中包含三個應變級別,即「戒備」、「嚴重」及「緊急」,當時同時啓動「嚴重」應變級別,至2020年1月25日,將應變級別提升至「緊急」。

直至去年年底,港府陸續放寬多項社交距離措施,並復辦七人欖球賽、國際金融投資領袖峰會等大型活動,惟香港新冠疫情在公共衞生上仍然是「緊急」級別,引來社會質疑。當時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質疑,七欖觀眾可以叫囂起舞,已經「已非一般人可理解的緊急情況」。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其後在網誌不點名回應,稱世衞當時仍定義新冠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而且本港每日仍有數千宗確診個案,加上新變種病毒威脅,認為當時仍屬於公共衞生緊急事態,並重申政府會考慮一籃子數據和環球情況作決定,「並非一兩項活動或一兩個人說了便是」。

至今香港復常,政府今(30日)公布,參考世衞對新冠疫情的最新意見,即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和評估本地情況和風險及病毒變異情況後,即時起將「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應變級別由「緊急」級別調低至「戒備」級別。

同步撤銷6人抗疫專家顧問團

同時政府的跨局/跨部門應變工作亦從「緊急」級別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抗疫督導委員會」督導,調整為在「戒備」級別下由醫務衞生局負責統籌及策導,後續工作則繼續由相關政策局/部門處理。「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和抗疫專家顧問團的架構亦會同步撤銷。

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年1月25日委任4名專家成抗疫專家顧問團,他們包括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香港中文大學何鴻燊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以及時任港大公共衞生學院院長及臨床教授福田敬二。福田敬二在2020年不獲港大續約後,在2021年離任,同年12月1日退出專家顧問團,返回美國退休。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另邀3名專家入顧問團,他們是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新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和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

此外,醫院管理局中央指揮委員會、緊急應變策導委員會及緊急應變指揮中心會停止運作,並轉為由聯網繼續監察疫情情況。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緊急應變中心亦會停止運作,衞生防護中心將不再於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頁每天公布「新增化驗所陽性核酸檢測數字」及「新增與2019冠狀病毒病有關之死亡個案」。但相關監測數據會繼續經「2019冠狀病毒病及流感速遞」每周公布。

政府:新冠對本地公共衞生風險已明顯降低

政府表示,「緊急」應變級別實施逾3年,政府一直因應疫情發展總結經驗和應對疫情,本地醫療系統的防治能力,以至整體社會的應對能力已大幅提升,新冠病毒對本地公共衞生的風險至今已明顯降低。發言人強調,世衞指出大流行仍然持續,本港新冠病毒的活躍程度仍然處於高位,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新冠疫情及其他傳染病的最新情況及風險,並留意世衞的最新評估。

醫管局調低至「戒備應變級別」

醫院管理局亦配合政府下調應變級別,即時起將「緊急應變級別」相應調低至「戒備應變級別」。在「戒備應變級別」下,公立醫院會繼續執行早前已恢復的探訪安排,急症病房的探訪時間為每日不多於四小時及每次不超‍過兩名探訪人士;療養及復康病房的探訪時間為每日不超‍過六小時,每次不超過兩名探訪人士,具體的探訪安排,須留意各病房的通告。

病人、訪客和員工需在公立醫院及診所的病人護理區域內佩戴外科口‍罩和必須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及注意手部清潔。公立醫院會繼續執行早前已恢復的義工服務及臨床派駐實習安排‍。

此外,停止現時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提供的「2019冠狀病毒病住院病人中醫特別診療服務」。公立醫院急症室及普通科門診診所會繼續評估及分流有呼吸道感染徵狀的發燒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