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指目前三條過海隧道皆告飽和,而私家車流量佔整體六成,擬在2023年8月收回西隧專營權後在繁忙時間推行擠塞徵費,收費水平會考慮該種車輛的效益。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今早討論,多名建制派議員不滿徵費名稱「太負面」,又指問題主因為容量不足,促加快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
西隧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1日屆滿,屆時西隧將復歸政府,並將拆除現有收費廣場的收費亭和優化行車線,推行不停車繳費系統。政府收回西隧後,意味現時3條過海隧道均由政府營運。針對目前三隧在繁忙時間飽和,運輸署擬在三隧推行「擠塞徵費」,收費水平會考慮到車輛對經濟及社會的效益。
當局曾於2017年就3條過海隧道及3條陸上隧道(大老山、獅隧和尖山及沙田嶺隧道)進行交通流量研究,建議調低收費西隧收費和大幅調高紅隧和東隧私家車收費,以達到交通分流的效果,惟於2019年未能獲得立法會足夠支持而被擱置。當局如今建議以「擠塞徵費」取代「三隧分流」,文件解釋稱疫情下三條過海隧道的繁忙時間車流量仍然超出或非常接近其容量,當局認為若只調低西隧收費無法解決問題。
擠塞徵費設三收費時段 日後擬擴展至市區路段
政府擬就徵費劃分作繁忙時段、一般時段及非繁忙時段三種收費,以載客量少和效率偏低的私家車作主要徵費對象,日後將因應社會發展和市民的出行習慣調整收費,以騰空道路資源予公共交通服務使用。當局指,日後三隧在某時段收費在相若水平,能鼓勵駕駛者選擇使用就近的隧道過海,以減少繞道行駛的情況,有助減輕非過海交通的道路壓力。當局明言日後有意將擠塞徵費,擴展至大埔公路(沙田段)和計劃中的沙田T4主幹道。
建制派不滿擠塞徵費名稱「太負面」
多名建制派議員反對以「擠塞徵費」的名義收費,民建聯陳學鋒認為「擠塞徵費」名義可無限延伸,將來或「愈收愈貴」,建議當局可用「三隧彈性收費」。民建聯陳恒鑌亦不滿徵費名稱「太負面」,質疑是否變相增加隧道費,李世榮則稱「早鳥優惠」的名能更具鼓勵性。
有議員則認為問題屬容量不足,徵費不以令私家車駕駛者改變習慣。經民聯盧偉國揶揄早鳥優惠是對市民的諷刺,稱「我隻鳥依家愈嚟愈早」,反問是否要早上5點便已經要出門,質疑問題在於交通容量不足,認為應盡快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回應指當局對徵費名稱持開放態度,又指與市民解說時能調節說法,惟「改變唔到(收費)個事實」。運輸署署長羅淑佩稱,即使有10%的私家車改變出行習慣亦能有成效,又指當局仍在收集市民的出行數據,稍後會公佈具體的徵費細節。
陳學鋒質疑公共交通服務不足
有議員亦認為問題在於公共交通服務不足,陳學鋒指「你有無去過西隧口紅隧口、地鐵嘅金鐘站了解過繁忙時間要上幾多班車」,形容情況等同「迫人揸車」。田北辰提議引入「共乘」機制,認為可以隧道口設置一條行車線派人監察,搭載兩個人可半價,三個人則免費。
民建聯會後見記者時重申「概念上支持」當局推行三隧彈性收費,陳恒鑌認為當局應以鼓勵模式推動。不過該黨反對將徵費延伸至其他市區道路,以及對政府未能同時推動泊車轉乘優惠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