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列17個野鴿黑點 區議員倡捕捉後野外放生或圈養](/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報導】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於上周日(8月14日)正式開始,在全港600多個衞生黑點中,有17處被列為「野鳥聚集及環境衛生問題」黑點,其中一處為深水埗東京街、長沙灣道及荔枝角道之間,深水埗區議員麥偉明在電台訪問中指,高峰期有近400隻野鴿聚集,並指鴿糞問題影響附近民居,籲當局捕捉野鴿後,於野外放生或圈養。
麥偉明指鴿糞問題影響民居
其中一個野鳥黑點為深水埗東京街(長沙灣道及荔枝角道之間),深水埗區議員麥偉明在港台《千禧年代》中認為,政府的標示位置較現實情況小,指港鐵長沙灣站A出口及麗閣邨空地亦有大量野鴿聚集,建議應擴大至青山道與荔枝角道之間。他續指,野鴿不會長時間在一處聚集,主要是有人餵飼吸引野鴿,大約時間是每日早上9時前及下午3至5時,高峰期可以有近400隻野鴿。
麥偉明稱,餵鴿人士主要是老人家,「覺得啲鴿好可憐」,食環署通常檢控他們亂拋垃圾,定額罰款1,500蚊,未聽過署方有向屢犯者提出檢控。他指餵鴿人士近來已改變策略,「我今日呢度餵,聽日嗰度餵,你捉我唔到。」
麥偉明坦言,最大問題是野鴿的糞便問題,野鴿會在附近民居等待餵飼時排糞及甩毛,從而影響居民的冷氣機及晾曬衣服。他指,食環署每日都會洗街,街道衞生問題其實不大,但居民不可能自行清理冷氣機位及大廈簷篷,「每日都係咁重覆」。他指曾依漁護署建議使用驅鴿水,但成效不高,使用時味道亦難聞,兩三日味道亦已散去打回原型。他建議將野鴿移離民居,促局方捕捉後於野外放生或圈養。
香港觀鳥會:餵鴿有時並非幫助
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指,野鴿、原鴿、家鴿均屬同一品種,並非香港原生,大部份都是經本地家禽養殖業放養出來。她指,現時沒有全面統計本港野鴿數量,但觀察到情況有增無減,並引起社區衞生問題,認為17個「野鳥聚集及環境衛生問題」黑點並不是全部,每個地區應至少有1,、2個野鴿黑點。
她認為野鴿問題成因主要是有很多熱心市民餵飼,「但係有時事實上,餵鴿並唔係真係幫助到佢哋。」她稱,部份野鴿因為過肥而釀成其他意外,例如未能及時飛走而被車撞死、因營養不均而引發其他疾病,強調教育及執法最重要。
漁護署:考慮規管餵飼野鴿行為
漁農自然護理署獸醫師(禽流感監察) 梁偉耀指,一般收到投訴後會派人到現場巡查,檢取雀糞樣本是否有禽流感,如發現有食物殘渣,就會轉介至相關部門及機構跟進,甚至提供驅鴿水予受影響市民。漁護署於去年9月推行「野鴿避孕藥試驗計劃」,並於中西區、九龍城、西貢試行,梁偉耀指試驗計劃為期2年,現時處於數據收集階段,未能總結成效,完結後會再考慮是否繼續計劃。他亦透露政府擬考慮規管餵飼野鴿行為,現時正徵詢法律意見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