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和家人認為,照顧媽媽的路雖艱辛漫長,但過程能與她一起學習、伴她走完人生、直至死亡,這是子女無比的福氣。
「記憶」是人生寶貴的資產,它不僅盛載人的過去,還幫助人維繫感情。80多歲的張煥好婆婆遇上「歲月神偷」,腦退化症於數年間蠶食她所有記憶,掠奪她的健康、言語、吞嚥和自理能力,侵奪她對家人的情感。「七年前媽媽已認不到我們,從那天起認知上她已『離開』。這些年來,我們不斷經歷哀傷,領悟『放下不等如放棄』」。女兒Emily言簡意賅總結這段歷程。
愛與承擔
2010年張婆婆曾切除腦腫瘤,其後復發接受電療出現腦退化,失去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從此Emily五兄妹就被媽媽「遺忘」。Emily和姐姐辭職照顧媽媽,積極學習護理,每餐花一小時餵食,惟媽媽不敵病魔,2016年入住安老院。Emily和姐姐每天風雨不改,日夜輪流照顧媽媽。
照顧患病年老的父母,最能考驗親情的深度和強度,承擔作照顧源自「愛」的力量。
Emily(圖右)和姐姐每天風雨不改,日夜輪流照顧患有腦退化症的媽媽。
疫情期間,安老院嚴禁探訪20個月。Emily和姐姐因而未能照顧媽媽,為她提供特別餵食。媽媽出現吞嚥機能退化,食量大減,身體消瘦,四肢委縮及半身僵硬。Emily透過視像會面得悉媽媽情況,並發現她痰咳及氣促,及後安老院安排醫生為張婆婆處方抗生素,惟三星期後情況未見好轉。
「我們明白媽媽是晚期病人,病情不能逆轉,只望減輕她的痛苦!」為紓緩媽媽的不適,家人一致同意讓她轉入「賽馬會善寧之家」,並成功申請「住院資助計劃」,大幅減免住院費用。善寧之家的駐院醫生評估張婆婆病情後,暫停處方抗生素並建議以其他方案代替餵食。
照顧是福氣
「腦退化症令人的腦部逐漸失去機能直至死亡,整個過程可能很漫長。常見的病徵除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等明顯退化外,吞嚥困難亦屬常見;隨著病情加深,身體機能衰退,病人會完全失去喪失飢餓感和吞嚥能力,如張婆婆病例。」善寧之家的醫生解釋,強行餵食易令病人梗塞、甚至危及性命,故醫生一般建議以鼻胃喉、或在胃部動手術,將營養奶和藥物注入身體;另一種是透過皮下注入葡萄糖水代替餵食。然而,不少家屬都難以接受建議,堅持病人多吃才對身體好。這份「執著」令雙方更痛苦。
由於張婆婆曾向家人表達醫療指示,堅持不插鼻胃喉,故Emily一家執行其意願,接受醫生建議,以皮下注入葡萄糖水代替餵食。「媽媽病了11年,7年來我們每餐花1小時給她餵食;我和姐姐照顧媽媽多年 ─ 只因愛,我們只心痛媽媽受病折磨,她生命力很強。我們雖有不捨,但不能強要留住她。愛一個人不是留住,而是學懂放下、不放棄。縱然照顧路途艱辛漫長,但我們沒一刻想過放棄,能與她一起學習、伴她走完人生、直至死亡,這是媽媽和我們的福氣。」生命的安排,不會忘記人的承擔與善良。
吞嚥困難餵食小錦囊
*宜以一小匙羮,逐小餵食
*要有耐性,餵食速度不宜太急
*不要強迫病人餵食
*不宜餵食固體食物
*將食物攪碎成糊狀餵食
*餵食湯類時,可混入凝固粉令湯變成糊狀
媽媽的病令Emily一家領悟「愛一個人不是留住,而是學懂放下、不放棄」。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