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衞局即將提交修例草案進一步控煙,加強「控煙十招」的效用。當中,禁止電子煙和取締加味煙最惹爭議,不但被業界警告,若措施被硬推,將拖垮本港旅遊業,更會阻礙與國際商業的交往。然而,筆者認同修例可為本港商貿發展帶來陣痛,但長遠而言,進一步控煙,可有助保護下一代遠離煙草,甚至遏止太空油般,新興毒品的吸食。所以,修例值得社會主流的支持。
禁吸食電子煙 可為港經濟帶來陣痛
去年醫衛局推「控煙十招」,當中包括相對不大爭議的打擊私煙和擴展禁煙範圍,相信較易取得社會主流支持。然而,如部分政商界人士反映,如禁止水果煙及嚴打電子煙,將不利與國際交往,使海外旅客的數字拉低。因此,有不少聲音建議當局暫緩推行,惟不致讓本港「國際大都會」之名,沾上污點。
筆者認同今次的修例,在本港的控煙歷史上,相對較嚴厲,但相反可凸顯本屆政府迎難而上的施政。無可否認,修例後將會影響少部分旅客的來港意欲,以及增加非法吸食電子煙的可能,但相信只會是短期的負面影響。香港的營商優點,絕不止吸食電子煙的原因。同時,我們都不能看輕當局控煙的能力,單是2024年已採取162次針對在禁煙區非法吸食水煙的行動,令違法活動可發展的空間不斷收窄。
禁吸毒個案同等重要 需阻電子煙具普及
參考保安局數據,2024年在300宗吸食太空油個案中,超過七成為21歲以下,全因為相關的電子煙具隨電子煙的吸食,變得隨手可得。因此,年輕人基於無論基於朋輩影響或是好奇心,他們吸食太空油的機會大大提升。
當然,吸煙與吸毒是兩碼子的事。不過,如當局立意把吸煙比率由2023年的9.1%,進一步降至本年度的7.8%,相信控煙的力度要加大,把電子煙具的銷售市場壓低,似乎在所難免。觀乎當局已就十招,有序地分為短、中、長期推行,相信業界和當局可有時間磨合至雙嬴的局面,在條例下再衍生各種緩衝的措施。
經過垃圾徵費的政策再三押後,久久未能出台,故本屆政府將更能吸收經驗,包括如何拉近公眾的期望、制定執法可行之有效,以及治理既得利益者的言論操作,使新政策不致在大眾面前胎死腹中,幻滅良政善治的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