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舉能指聘請終院海外法官或不如以往順暢 不著迷於歷史高峰數字

張舉能指聘請終院海外法官或不如以往順暢 不著迷於歷史高峰數字

【獨媒報導】對終審法院而言,2024年是接連有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的一年。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提到,在地緣政治不利因素下,聘請海外法官或不如以往順暢,但仍有深受尊崇海外及本地法官續任。被問到具體招聘困難為何,張舉能指外媒廣泛報導,或令海外法官感受很大政治壓力,身邊朋友和熟人或施加壓力,多了考慮才來港,令問題「複雜化咗」。至於有沒有信心來年將非常任海外法官數字回復至高峰的16人,張舉能指看不到為何一定要著迷於歷史數字。他又表示確有法官出於政治原因離任,但數目不多「數得到」,多人離任時表明對香港司法獨立有信心,但「好多人聽咗等於無聽」。

現時終審法院的海外非常任法官降至6人,較2020年高峰期16人時大減。香港的法治水平,以及國際間對香港司法的認受性,成為了法律年度的焦點。

終院案件獲英樞密院參考引用

張舉能在致辭花相當篇幅反駁司法獨立受削弱的說法。他指個別案件的裁決結果或時有爭議,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並不服膺於政治目的。他稱法院並非輿論的仲裁者,亦非檢控機關的延伸,且法官的判決理據公開發布。他又指香港法院的判例繼續備受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重視,在倫敦樞密院司法委員會近期一宗清盤案的判決,就參考多達6宗香港過去數年的判決。

張舉能指出,若只聚焦於備受矚目的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案件,「從狹窄的角度」對香港法治或司法獨立狀況作出以偏概全的結論,他指是「誤解司法機構的角色與職責的全貌」。

他又主動提及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的問題,承認在當前地緣政治的不利因素下,延聘擁有相稱地位和經驗的海外法官可能不如以往順暢。但張舉能指終審法院依然擁有深受尊崇的海外及本地非常任法官,而他們的留任說明終院具備持久的實力和承受挑戰的能力。他並提到未來會招聘更多本地資深大律師做法官,鼓勵他們積極投入並支持香港法治。

香港有政治犯? 張:只有原告被告

雖然張舉能一再重申本地有足夠非常任法官,但在國安案件至今仍未有海外非常任法官參與審案,張舉能表示《國安法》指名審理的法官,不論身份如何都必須是指定法官才能參與。他稱不評論為何多宗國安案件的被告選擇認罪或定罪,原因可能是要「讚吓律政司」的證據很強,但亦可能有「另一端原因」,他相信法官按證據和刑事案標準處理。他又指國安案件有人獲判無罪,亦有人上訴 ,故「不能簡單得出任何結論」。

有記者問到,他認不認同香港有「政治犯」,張舉能表示法庭眼中只有「原告人、被告人、申請人和答辯人」,亦只有控方和辯方,他表示「不評論人哋評論」。

被多次問到海外非常任法官的招聘困難,他表示有否海外法官參與,抑或「清一色」,不同法官「一定有相同有唔同」,不同法官各有專長和背景,本地法官亦可以互相集思廣益。

指傳媒對法官離任不做「平衡報道」

他又強調,香港回歸初期的終院只有少數海外非常任法官,但處理案件極有效率,他不接受海外非常任法官的數字一定要回到最高峰水平,指看不到為何一定要著迷於歷史數字。(“I don’t see why we must obsess with the historical number of NPJs.”)

至於海外法官離任原因,張舉能指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大部分法官是70歲上,退休後才來到香港,即使因年齡關係退休,都不應被上綱上線。他認為因為「政治原因」離任的人只是少數,而且「數得到」,更多時候法官離任時表明對香港司法獨立有信心,但「好多人聽咗等於無聽」,或認為只是「禮貌性咁講」。

談到終院海外法官賀輔明延任3年,有記者問到他年屆90歲,是否代表終院無法找到更年輕的人選。張舉能指賀輔明是司法界泰斗,雖然他已90歲,但仍是最活躍、思路最清晰的法官,對他的能力絕無半點懷疑。他又指,賀輔明熱愛踩單車,在倫敦時每日會往返辦公室與住所,反指記者的問題沒有邏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