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康文署轄下39個公眾泳灘,因救生員數目不足,在過去周日僅得18個開放,較去年同期20個為少。康文署早前提高季節性救生員薪酬至2.4萬元,以吸引更多人入職。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胡啟榮質疑署方「好似做咗好多嘢」,但實際卻十分離地,指措施只能短暫吸引部分人加入,因為工作欠缺晉升前景,長遠難以留住人才。
康文署現時轄下除了公務員救生員,亦會按季節及運作需要,聘用非公務員合約救生員。公務員救生員屬技工級別,即俗稱的「長工」,月薪為港幣18,120,最高可達21,875元。根據立法會文件,本港在2021年共有1,411名公務員救生員。
至於非公務員合約救生員,即季節性救生員及合約全年救生員,前者月薪為港幣20,500元,最高可達21,500元,實際視乎工作場地而定。而全年救生員月薪則由港幣20,800元,最高可達21,840元,如完成整個合約期,及在職期間工作表現及品格良好,可另獲約滿酬金。
提高季節性救生員薪酬 加薪至2.4萬
康文署表示,已作一系列措施吸引合資格人士加入成為救生員,並挽留現職救生員,包括提高季節性救生員薪酬及待遇。其中今年已增加2.5%月薪,即24,500元,及在過去三年泳季曾連續受聘6個月或以上的全職季節性救生員,便可享較高的約滿酬金。
署方回覆傳媒查詢時稱,在2023至2024年度,開設110個的兩年合約制全年全職救生員職位,獲聘救生員已陸續上任。
對於康文署提升季節性救生員薪酬及待遇,胡啟榮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稱,署方措施離地,認為短期或許能吸引部分人士加入,但不少人寧願續任合約工,不會轉為長工。
胡啟榮指出,長工沒有晉升機會,具理想的年輕人均不會選擇當季節性救生員:「你呢刻引到人入嚟,但不停要考試考章,結果都係留唔到人才。」他建議政府改善待遇,包括向救生員提供培訓,並認可實務資格。
今年人手不足情況嚴重 工會指影響旅客觀感
至於救生員人手不足,胡啟榮表示,康文署每年均面對同一問題,今年的情況更為嚴重,多個泳池只能局部性開放,有嬉水池、滑梯、按摩池及訓練池未能開放。
他認為,救生員人手不足已不單是行業問題,更已影響社會、民生,而旅客在本港沙灘會聽到救生員服務不足的廣播,「係非常之唔好嘅印象」。胡啟榮指出,目前已令公眾泳池的嬉水池未能開放,一家大細「連平平地玩足成日,家庭樂嘅非常之好嘅活動都做唔到」,而長者亦對按摩池有一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