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近期香港有不少工業事故,建造業更是奪命事故頻生。工業傷亡權益會今日回顧2023年工傷及職安大事,全年錄得27宗工業意外,導致28人死亡。另外工權會亦批評勞工處推出的暑熱指數「脫離現實」,6月更曾1日內3次發出警告,取消至重新發出只相差10分鐘,引起混亂。工權會希望政府加重《僱員補償條例》的懲罰以令工人得到合理賠償;另外亦希望亦加強外勞和本地工人的職安意識,保障自身利益。
工權會舉行記者會,整合過去一年勞工處的工傷個案數字,截至2023年上半年,共有145宗職業死亡意外,與2022年上半年(123宗)相比上升17.9%。受傷個案總數則為14,052。在死亡個案中,截至2023年12月28日,共有22宗致命工業意外,造成23人死亡,當中建造業佔19宗,導致20人死亡,餘下則屬於製造業。
根據工權會意外數字,所有行業的致命意外為74宗,當中工業意外佔27宗,導致28人死。另外的致命意外包括高處墮下或離地意外(13宗)、吊運有關致命意外(5宗)、工作期間猝死(18宗)及涉及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10宗)。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劉家樂表示今年涉及地盤的意外十分嚴重,令外界擔憂政府的外判工程會同時外判責任,認為政府理應比其他僱主更加注重職業安全。
工權會又指,今年惡劣天氣情況下,有至少兩名工人因工作導致死亡,建議若工程並非緊急工程,勞工處應發出全港停工令,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暑熱指數「脫離現實」 有個人疾病的工人不受保障
今年5月,勞工處推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指引按照天文台的「香港暑熱指數」而制定,當暑熱指數分別達到30、32及34時前線工友才能獲得額外休息時間。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認為,該暑熱指數按照室外天氣釐定,與室內工作環境狀況有異,故「難以執行」。即時暑熱指數未達30,一些在較熱的室內環境裡工作的工人,如廚師、麵包師,已覺得難堪甚至猝死。她表示,即使僱主為員工提供遮蔽及風扇、冷凍包等措施,措施的成效亦不如較長時間和充足的休息有效。此外,6月時亦曾發生1日內發出三次「工作暑熱警告」的情況,取消至重新發出只相差10分鐘,引起混亂,另部分工人批評新的三級制為「脫離現實」。
蕭倩文提及,一名姓葉工人的致命事故,葉先生曾多次抱怨工作時被曬,其後他在棚架上工作時突然昏迷,送院不治,當時「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解剖報告顯示死亡原因為冠狀動脈,故案件被歸類為自然疾病而非工傷事故。蕭倩文指猝死個案以「疾病」作結,故令家屬未能獲取工傷賠償,對死者和家屬不公,更表示解剖報告僅以「生物」角度出發,而非職業安全。她呼籲勞工處參考台灣的做法,亦即即使工人有個人疾病,但只要調查顯示死亡的原因有一半機會是基於工作,亦應該得到補償。
僱主不買勞保最高只罰兩萬 倡完善執行違反補償條例
蕭倩文又指,2022年工人陳兆豐在油麻地搭棚時墮斃一事,當中涉案僱主許佢成未有為陳先生購買勞工保險,更於事發後潛逃。最後僱主被成功拘捕,被控違反《僱員補償條例》,但只須罰款6,000元。
她表示,違反該條例的最高刑罰為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但2012年至2022年資料顯示,案例最高判罰20,000元,最高監禁則為6個月,案件多判處緩刑。她認為判罰低難以反映罪行的嚴重性,輕判會令僱主情願被罰而非不花費幾十萬元為工人買勞工保險。
現時沒有勞工保險的工人可以透過「僱員補償援助基金」索取補償,蕭倩文表示程序需時甚久,需動輒7至8年時間。此外,家屬若希望就僱主的疏忽追討賠償,即使最後打贏官司仍要自行承擔律師費。
面對突擊檢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蕭倩文表示,現時的突擊檢查未能有效發揮作用,因為承建商再收到巡查的消息後已即時停工,因此沒有辦法看到不安全的行為,預約巡查亦如是。她認為需由上而下地建立安全企業文化,並且完善法例,例如少於10人在密閉空間工作仍需情報。
蕭倩文認同近期政府加強追究職業安全責任,例如涉及多宗工業意外的精進建築於今年11月被政府從承建商名冊中除名、涉事承建商可能會被發展局停止投標一段時間、或面臨除名或停牌等。
建造界望推出計分制 蕭:問題可能由管理層導致
建造界於今年12月「放風」擬構思工人記分制,並且建立資料庫,讓不同公司應聘時作參考用途;因安全行為不良扣滿分的工人需要再次接受安全培訓。蕭倩文表示有時候安全問題可能是管理層所導致,擔心記分制出現徇私情況,她指計分制亦應用作追究涉事的管理人員,令公司整體建立謹慎安全文化。
擔心外勞被騙以少量金錢和解
基於「報充勞工優化計劃」及其他「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將有不少外地勞工來港工作。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外地勞工如遭不合理解僱有權進行訴訟,蕭倩文表示,假如外地勞工被終止合約,須按照「補充勞工計劃」政策,於兩星期內返回原居地。她認為這令外勞因為擔心被解僱而不敢呈報工傷,外勞亦因為高成本而不敢進行訴訟。
同時,她擔心有僱主或會欺騙外勞以少量金錢私下和解,而外勞與本地勞工文化有差異,未必了解本港工地的規範,擔心來年會有更多工傷和死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