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工會:兩元計劃令電車失競爭力 流失短途長者客

工會:兩元計劃令電車失競爭力 流失短途長者客

【獨媒報導】香港電車向運輸署申請加價,成人票價由3元增至3.3元,小童和長者則由1.5元及1.3元增至1.6元及1.5元,260元月票價格將維持不變,電車稱客量仍比2018年低15%。工會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提到,2012年實施的長者兩元乘車計劃,電車失去比巴士及港鐵的票價競爭力,加上港鐵新支線令客量持續流失。

翻查資料,香港電車由於長者票價低於2元,一直不適用於長者兩元乘車計劃。直至2022年2月27日,當局將長者適用年齡降至60歲,電車才首次納入計劃。60至64歲長者可以2元乘坐電車,65歲以上的長者則維持1.2元。

香港電車上一次加價是2022年7月,當時成人票價由2.6元增至3元,小童及長者增至1.5元及1.3元。

無標題
資料圖片

香港電車:加價配合以保育標準翻新車隊

香港電車昨日發新聞稿稱,近年持續在營運以及改善服務質素上投放大量資源,包括大幅調整前線車長以及技術人員的薪酬水平,以及分階段更新電車車隊、路軌及車載系統等基礎設施。

香港電車提及,客量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較2018年低逾15%。是次加價主要用於配合保育標準的車隊翻新工程,並拓展非票務收入項目。他們重申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的電車不僅是日常交通工具,更是承載這個城市的文化與歷史的流動地標。

無標題
葉永勝(資料圖片)

工會支持加價:近年薪酬大幅增加

香港電車職工會主席葉永勝支持加價,指公司2022年新增津貼,三期後轉為底薪,前線員工加幅約15至20%。維修部員工的恆常補水,亦因底薪增加已上升。此外亦新增貢獻獎金,做足一年的員工可獲額外8,000元強積金供款,其他員工亦有120周年獎金及獲恆常加薪等。他提到各項措施下,員工的平均年齡有所下降,人手雖然不足但亦有上升。

被問到客量是否已長遠流失,葉永勝指港鐵西港島線於2014年12月通車後,電車乘客量開始下跌。此外長者兩元乘車計劃亦令電車失去競爭力,流失短途乘客至巴士及港鐵,公司亦表示屬政府推出的政策「無辦法」。

DSC00788
陳學鋒(資料圖片)

陳學鋒籲電車量入為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則憂電車再加價,會令客量再次減少引起惡性循環,「電車嘅優勢唔係速度,而係價錢」。他又籲電車量入為出,減慢非必須工程。目前電車非票務收入達五成,包括車身及車站廣告,陳學鋒指堅尼地城總站有不少人「打卡」,認為電車可配合旅遊發展,加強宣傳。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日前在社交媒體倡香港電車,研究區分本地居民及遊客票價。陳學鋒則不認同,認為難作區分,旅客的感覺亦不舒服「好似劏客咁」,並非香港待客之道。

巴士、港鐵比2018年跌幅約15%及16%

翻查資料,電車在2004至2010年每月客量維持約8.2至8.4萬,2011年跌破8萬,只有7.8萬。2012年長者兩元乘車優惠在年中實施,電車客量再跌至7.4萬,其後再逐年下跌由2013年跌至2018年60,123萬人次。2020至2022年疫情期間,客量則維持4.1至4.7萬人次,2023年客量則為4.8萬。以香港電車提及比2018年低15%數字計算,即目前每日乘客量約4.8萬人次。

比對其他交通工具港島區內乘客,在2011年,電車每日客量為78,960人次,巴士及港鐵則分別245,517及123,383人次。巴士在2013年乘客人次達近年最高的254,452人次,惟及後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通車,巴士客量持續下跌至2018年的212,342人次,2023年則為179,394人次。港鐵方面,新綫路增加了區內乘客,2018年區內乘客人次為187,805,2023年則為156,596人次,同樣未回復2018年水平。巴士及港鐵跌幅分別約15%及16%,與電車跌幅相若,反映區內人口及經濟活動整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