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昨日推出新版《公務員守則》的諮詢文件,保留「政治中立」字眼,但大幅增加前設,例如必須效忠國家和香港特區;《守則》亦要求不得用公務員身份對政府作出批評,個人身份發表意見時亦有多項規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今早在電台表示,私人機構工作也不容許員工批評公司,日後即使公務員申明「私人身份講」,也不是「講乜都得」的牌照,尤其若言論衝擊法治,她「強烈建議同事唔好講」。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唐麗娥認為《守則》存在灰色地帶,「幾時係批評,幾時係意見」,相信更多公務員會為了避免踩中政府「紅線」而刪除社交媒體,「唔好煩,睇唔到我仲好」。
楊何蓓茵在港台《千禧年代》形容今次修改《公務員守則》「改動唔算細」,除了增加公務員憲制角色外,亦加入多個基本信念,她指改動的原因是「公務員唔係普通一份工」,隨時代變遷,社會對公務員要求提高,很多細節有必要特別寫出,例如要求「熱心公共事務、勇於走出舒適圈」的信念,以往同一做法「好耐先變」,現時希望公務員「改變革新」。
楊何指「個人身份」不是免責牌照
至於改動較大的「盡忠職守」和「政治中立」,楊何蓓茵稱部分內容「唔係新,一向都係咁」,舉例私人機構亦不容許員工批評公司,亦要避免私人時間發表的言論影響服務的機構。主持人問道,公務員日後是否凡表達意見前都要申報「個人身份」,她表指「唔係絕對牌照,拎咗就講乜都得」,要視乎該人員的職級和發表內容。她指出《守則》要求公務員「堅守法治」,若言論內容衝擊規條,即使以個人身份她亦「強烈建議同事唔好講,嚴重嘅個後果」。
楊何蓓茵又強調「唔係叫(公務員)乜都唔好講」,而是「睇場合、身份、職級」,若一名教育局公務員批評教育政策,「真係有尷尬」,又稱銀行亦不會容許批評客戶。她又提醒若公務員談及工作範疇,要「萬分小心」。
可以接受「理性溫和」方式提「建設性意見」
有工會代表昨日表示新《守則》令言論空間收縮,楊何蓓茵反駁「我又唔覺得收窄」,她認為作為僱員,對僱主應「有責任、職業道德」。她又補充,建設性意見如果以「理性、溫和」方式表達,則沒有問題,「唔係全部意見唔畀提」。
至於會否擔心造成公務員之間互相舉報的文化出現?楊何蓓茵表示公務員在生活上及網絡上的言行「好多眼晴睇住」,相信「現今世代唔難傳返嚟政府」,當局不會檢查私人通訊,但如發現有「不妥」,會採取行動。
工會:大聲唔代表無禮貌 擔心被屈批評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唐麗娥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守則》部分修訂模糊,希望當局能給予更清晰指引,「唔想公務員踩咗政府底線」。唐昨日有出席與當局會面,對方沒有給出清晰例子何謂「批評政府」,她舉例去年職方不滿政府就選舉工作的安排,事後給予意見,政府有跟進並去剛過去區選採用,效果理想。她指有公務員擔心「幾時係批評,幾時係意見?呢個好主觀」,例如她以工會身份向政府表達意見,「有時大聲唔代表無禮貌,但有人聽到,喂你做咩批評局長批評政府」,她擔心給予意見被扭曲成「批評」。
唐麗娥提到,過往幾年很多公務員認為「唔好煩」,索性將個人身份開設的社交媒體帳號刪除,「唔好煩,睇唔到我仲好。無辦法喇,大家都係為咗保住份工啫,唔保住份工果啲都走咗啦」,不少同事表示已經一年多沒有用Facebook 或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
「乖乖地推政策」、「少說話多做事」
她亦認為不少公務員在新《守則》落實後,會抱著「唔好講喇,少說話多做事,唔好講咁多」,避免惹上麻煩。主持人問道,以後公務員還有沒有「個人身份」?唐麗娥表示要「唔好畀人知你係公務員,咪有個人身份」,但即使是個人身份,亦要避免談及政策,「政府最怕有啲地方令佢尷尬」。她表示在工會立場,從來都是給意見,而不是批評政府,她相信往後亦可以就公務員權益、薪酬福利發聲。
唐麗娥認為政府凡有影響部門運作的決定,都應諮詢公務員,讓他們有正式渠道表達意見,否則「仲可以同邊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