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嶺大劉智鵬倡學籍表列「籍貫」認識故鄉 教育局:未有共識

嶺大劉智鵬倡學籍表列「籍貫」認識故鄉 教育局:未有共識

【獨媒報導】近年政府全面推行國民教育,不同人士紛紛出謀獻策,希望推動學生「認識祖國」。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向政府提議,於中小學及幼稚園的學生學籍表上設立「籍貫」一欄,培養學生對家國的關懷,惟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有關建議「未有共識」。此外,當局表示暫不考慮將中史科列為高中必修科。

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現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劉智鵬,以書面質詢向政府建議,規定中小學及幼稚園在學生的學籍表上設有「籍貫」一欄,「教育學生從小認識自己的故鄉,從而培養他們對家國的關懷」。今日(16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書面答覆,上述建議「不同家長和持份者持有不同意見,未有共識」,但政府會繼續留意社會意見及作出跟進。

暫不考慮中史列為高中必修

此外,被問到會否考慮將中國歷史科列為高中必修科,楊潤雄回答中學文憑試核心科改革尚未總結經驗,增加另一個必修科將整體高中課程結構,減少學生選擇或加重學生負擔,未必獲得學生及家長接受,因此暫時不會考慮將中國歷史科列作高中必修科目。但當局會在可行情況下,增加高中生進一步「學習國家歷史和文化」的機會。

劉智鵬於港區國安法首案(唐英傑案)擔任控方專家證人,以古代例子詮釋「光復」等字眼,主張「光復」意思為取回或恢復失去的國土或政權,而「光時」口號可解讀為鼓吹香港獨立。翻查資料,劉智鵬曾於2019年7月27日,陪同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現身「光復元朗」遊行,事後表示只是「關心學生」,並非參與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