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大潭紅山半島在暴雨期間發生山泥傾瀉,三間獨立屋受影響。屋宇署表示,70號和72號屋涉及僭建,74號屋就拒絕屋宇署人員入內視察,將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有關處所。
屋宇署昨日再聯同土力工程處人員到現場,發現70號屋的最低一層平台有一個約5米乘13米的僭建物,樓層後面亦有一個5米乘6米的僭建地庫。由於整體樓宇結構,以及近政府斜坡的擋土牆沒有明顯危險,70號屋不用即時圍封。 有關戶主或佔用人須繼續指屋宇署指示暫時圍封屋宇臨海毗鄰斜坡的露天泳池。
至於早前圍封的72號屋,最低一層平台近政府斜坡位置發現僭建一層約17米乘9米地庫,並且非法拆除部分靠近政府斜坡的擋土牆,以建造僭建地庫的窗戶。屋宇署表示亦發現在72號屋對出政府斜坡上有一個非法新建水池,但由於難以近距離視察,未能確定該水池結構是否連接被非法破壞的擋土牆,屋宇署人員需再作安排,以進一步視察及評估該構築物對72號屋的影響。
其他僭建物 「風險為本」按序處理
另外,屋宇署稍後向法庭申請手令,要求進入拒絕讓人員入內視察的74號屋,確定有否任何違規建築物構成危險。署方強調,現正全力先處理山泥傾瀉引致的樓宇安全問題,保障住戶及公眾安全,其後一定會嚴肅跟進相關執管工作,亦會調查僭建工程是否與是次山泥傾瀉有關。 當局指紅山半島其他屋宇若發現僭建物,會「根據現行執法政策,以風險為本原則,按序處理。」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政府現時的首要工作是顧及斜坡和市民安全,地政總署第一階段會「噴石屎」穩固斜坡,爭取數日內完成。她指「有關執管工作,隨後必定會展開」,而山泥傾瀉是否由有關僭建導致,甯漢豪表示需作檢視及調查才能確定。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亦指「任何僭建行為,我哋一定係嚴厲執法」。
《明報》:三屋同涉僭建
《明報》今日報導,根據屋宇署樓宇圖則的資料,三間屋同涉僭建。其中屋宇署未有提及的74號屋情況,報導指圖則為四層,最底的一層設樓梯往游泳池,惟一樓對出出現懷疑僭建物。
情況最嚴重72號業主,為前投資銀行黑石集團的高層,該屋曾於2001年因僭建釘契,但2006年解除。至於另外兩幢物業的業主,分別為數碼港首席投資官陳覺忠及滙豐銀行前亞太區市場部主管袁慧明。
本土研究社:霸地逾13年
僭建究竟何時發生?本土研究社翻查歷年衛星圖,其中70號屋霸佔官地至少13年。根據2010年12月衛星圖可見,大宅對出被改建為花園,2016年至2017年間更加建構築物。本研社亦提到,紅山半島豪宅霸地非常普遍,質疑現任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2012年至2017年任地政總署署長時有否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