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施政報告》提出將軍澳第137區改為興建住宅,並在調景嶺以南填海削坡的132區,重置或興建新的「厭惡性設施」,當中包括一座輸入內地「零碳能源」的變電設施。當局周二(1月31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盼該2035年啟用的設施,能將本港能源組合中佔約三成的核電比例增至六成,以達致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
發展局:「零碳能源」可確保電費平穩
根據發展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當局擬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的第132區,以填海及削坡方式造地約25公頃,興建六個公共設施,包括一個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文件中未有明言「零碳能源」是否屬核能。
周二(1月31日)立法會發展委員會會議討論,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稱向內地買電令他見到曙光、非常雀躍,認為市民在兩電壟斷下長期捱貴電。
對於屬何種「零碳能源」,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稱,「零碳能源」以核電為主,加上其他可再生能源,稱可達致碳中和兼穩定電價。至於選址為何在將軍澳第132區,她指從內地輸入的「零碳能源」會經海底電纜在將軍澳上岸,再接駁至中電在將軍澳及港燈在杏花邨的電網,服務全港。 當局擬在2025年填海、2028年交地、2035年啟用變電設施。
何珮玲提到,政府考慮進一步上調內地核電的比例,「而家香港嘅能源組合已經有三成買緊內地核電,似乎嗰個諗法係再想去到⋯⋯會唔會去到六成啊?」
環境及生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岱楨提到,第132區的變電設施未來可輸入佔全港約三成的電力。他指目前本港電價中約四成為燃料費,而俄烏衝突令燃料費倍增,認為使用核電可令電價相對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