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灣區護士讚來港交流開心、無壓力 若病人不解其廣東話會「大聲啲」

大灣區護士讚來港交流開心、無壓力 若病人不解其廣東話會「大聲啲」

【獨媒報導】醫管局早前公布「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大灣區專科護士獲准免考試、免註冊來港,在臨床導師「一對一」交流約10個月。首批70名護士已來港約兩個月,醫管局今聯同三位來自中山、惠州及廣東的護士見記者,三人大讚工作環境「好好」,無甚工作壓力之餘,亦感到「好開心,真係好開心!」傳媒多次關心灣區護士會否語言不通,有女護士指無困難,遇病人聽不明白就「大聲啲囉」。本地護士則稱大灣區護士水平高,「有啲病房好羨慕我哋」,醫管局代表更指其他病房「爭住舉手要人」。

每周工作44小時 獲安排住宿及生活津貼

今次「人才交流」計劃,醫管局預計,兩年內邀請30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首批70次護士已在4月中來港,並分派至不同醫院聯網,第二批100人預計年尾或明年初來港。醫管局指,大灣區護士來港前要先完成80小時「網上理論課程」,來港後在本地醫護「一對一」監督下,參與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的護理工作,包括為病人評估,傷口護理及健康教育等,每周工作44小時,完成45星期的臨床實習,醫管局會安排住宿及每月生活津貼。

無標題

出席今日記者會的三名大灣區護士,分別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護士劉佳麗、廣東省中醫院護士楊敏菲,及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的護士尚昀晛。三人分別於沙田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仁濟醫院參與臨床交流。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護士劉佳麗
劉佳麗

使用醫管局系統無問題 能駕馭英語

出席記者會的三位大灣區護士,只得一位能操較流利的廣東話,另外兩位在發音咬字上顯得較為吃力,在讀出與醫療相關字眼時發音亦較含糊,旁人未必能即時理解。例如住在廣東約12年的劉佳麗,表示曾修讀「醫學音語」(編按:應為醫學英語/ Medical English)亦有讀過英文文獻,其英文能力無問題,使用醫管局系統沒有困難。 她亦表示,自己居於廣東12年,認為大部份都聽得明她的廣東話,「如果有啲時候我少(細)聲啲佢哋聽唔見,咁我咪大聲啲」。

廣東省中醫院護士楊敏菲
楊敏菲

與病人同聲同氣講「粵語」灣區護士下班一起坐渡輪

唯一能操流利廣東話的楊敏菲則表示,一眾大灣區護士在與病人溝通交流上無問題,「同病人同聲同氣,講嘅都係粵語」。她又指,向病人自我介紹時會主動提及來自廣東省,她有感「大灣區護士」身份有時更能與病人打開話題,「我話廣州嚟,佢話佢曾經喺廣州買過樓,我哋就咁傾落去」。

楊敏菲又指,一眾大灣區護士與本地醫護相處融洽,下班後會一起吃飯、坐渡輪。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護士尚昀晛
尚昀晛

男護7讚本港醫院「好好」體驗「好開心,真嘅」

在70名大灣區護士中,只有6名為男護士,其中之一的尚昀晛表示在港實習時壓力不大。他在記者會中一共至少7次大讚香港醫療工作環境「好好!」,與同事及病人相處無問題,更提及至少5次工作「開心」,「好開心,真嘅,兩個字就係開心,真係好開心!」。

無標題
左起:黃美玲、史綺雯

醫管局代表「回禮」 稱病房爭住要灣區護士

伊利沙伯醫院病房經理(內科)黃美玲在會上再三強調,自引入大灣區護士後,並無加重病房工作量,反而為病房工作提供高水平協助,「病房多對同事就多對手,而且佢哋係高水平,有專業知識、高學歷嘅手,唔止幫手咁簡單」,更惹來其他病房醫護人員羨慕,「有啲病房好羨慕我哋」。醫院管理局代理總護理行政經理梁明亦強調其他病房「爭住舉手要人(大灣區護士)」。

新界東醫院聯網老人科顧問護師史綺雯亦大讚大灣區護士都很積極主動、好學,「會把握機會問問題」。她又自言年青時的自己 「懵豬豬」,不如他們有清晰方向,「但佢哋就好犀利,好早已經確立到自己人生目標係咩」,稱要向他們借鏡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