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學輔導員去年被裁專業失當 心理學會未公佈:暫無法在合法情況下發佈其身份

大學輔導員去年被裁專業失當 心理學會未公佈:暫無法在合法情況下發佈其身份

大學輔導員去年被裁專業失當  心理學會未公佈:暫無法在合法情況下發佈其身份

【獨媒報導】在香港,輔導員沒有法定註冊制度,只能依賴專業團體進行規管。不過,一名現於聖方濟各大學任職的輔導員,去年年尾被香港心理學會裁定專業失當及開除會籍後,學會至今未按照既定程序公開該個案。個案投訴人張小姐向《獨媒》質疑學會拖延處理,對她造成二次傷害,亦未能保障因尋求輔導服務而受害的大眾:「個會成立超過50年、有3,000個會員,但原來係做唔到任何監管嘅嘢。」

張小姐說,希望香港可以落實輔導員發牌制度,保障服務使用者;不過醫衞局回覆《獨媒》稱,暫時未有制定輔導人員註冊制度的計劃。

張也希望香港心理學會作為擁有逾3,000名會員的學術團體和專業協會,能正視及改善投訴程序中的漏洞,避免對更多投訴人造成二次傷害。學會回覆《獨媒》稱,學會在2023年因試圖發布某違反專業守則的會員身份,遭到法律挑戰;為堵塞有關私隱政策的漏洞,學會去年更新私隱政策聲明,並要求所有會員給予書面同意:「然而,對於最近受到處分但尚未提供同意的會員,學會暫時無法在合法情況下發佈其身份。」學會指,目前需要等待法律問題解決後,才能確定是否發佈其身份。

新IG - 4

輔導員稱有自殺傾向、深夜致電等 先後向涉事機構、心理學會投訴

投訴人張小姐在本月中接受《獨媒》訪問,披露她兩年前向香港心理學會求助的經過。張透露,自己因曾遭受性暴力創傷,長期需要接受心理輔導;但數年前,一向為她提供服務的輔導員移民離港,張遂在2022年尾透過非牟利機構「人際輔導中心」,開始接受輔導員X的輔導服務,為期約三個月。

據機構當時的公開資料,輔導員X是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會員及香港心理學會註冊會員,主理各種心理評估及提供培訓給輔導專業人士、教師和家長。但經過6節的輔導服務,張小姐認為輔導員X有部分言行違反專業操守,包括X自稱有自殺傾向、在深夜致電作出性邀請,但事後又要求她將一切「保密」等等。有關言行觸及張小姐過去遭遇到的性暴力創傷,並感到情緒失控。

2023年初,張小姐向機構投訴輔導員X,並提供錄音、短訊對話截圖等作為證據;機構在同年6月確認輔導員X涉嫌違反專業操守,並指X已經辭職。同年9月,張正式向香港心理學會作出投訴:「當時我覺得呢個人真係唔應該再做輔導員。呢個人真係完全唔覺得自己有問題,以及佢真係唔會care我嘅死活。」

張小姐形容,在等候機構回覆的數個月期間,感覺是「無了期等待」,又說當時受很大情緒困擾,需要重新見精神科醫生,並暴瘦6公斤。

無標題

據香港心理學會網頁介紹,該會成立於1968年,有超過3000名會員,宗旨是提供適合的專業環境,促進香港的心理學活動發展,及維持心理學專業的水平和操守。學會設有專業註冊心理學家名冊,若要成為會員,申請時需表明會遵守學會訂立的「專業守則」。(照片攝於去年由學會舉辦的傳媒午宴)

學會裁違多項專業守則 驅逐出會以維護公眾利益

2024年9月,香港心理學會經調查後,初步裁定張小姐的投訴成立。至12月,學會去信張,信中稱輔導員X涉嫌違反多項專業守則,包括未能維持與服務對象的關係界線及避免建立多重關係、未能在專業能力嚴重受損時避免執業、未能及時終止諮詢關係並轉介個案等。學會決定對X施以最嚴厲的紀律處分,即把X驅逐出會,以維護公眾利益。

DSC07961

等候三個月未見個案公佈 稱欲找傳媒後始獲口頭解釋

按照香港心理學會的「投訴處理程序」,如果投訴成立,學會網站會公開被投訴人的姓名及投訴個案的審理結果。不過,張小姐在今年2月初,即收到學會通知投訴成立的兩個月後,發現網站上仍未見其投訴個案資料。她以電郵向學會查詢,等候兩星期仍未獲回覆。

螢幕截圖 2025-03-21 下午5.38.03

在香港心理學會網站的《投訴處理程序解釋指南》中,列明如果投訴成立,會公開被投訴人的姓名以及投訴個案的審理結果。

2月20日,張小姐在網上搜尋輔導員X的全名,發現她現時於聖方濟各大學任職高級輔導員。張形容當下感到震驚,懷疑X向大學隱瞞自己被開除會籍一事。張遂再次追問心理學會,又以電郵聯絡聖方濟各大學的學生事務處,詢問校方是否知悉X因專業失當,已被心理學會除名。(有關大學的處理手法及回應,詳見另稿)

2月28日,張小姐第三度追問心理學會,並表明若再不獲回覆,她會向傳媒公開事件。翌日( 3月1日),學會回覆她稱因事件複雜,希望致電解釋。張引述,學會在電話中解釋,遲遲未公開其投訴個案是因為過去在收集會員個人資料時出現失誤,若未獲受紀律處分的會員(即輔導員X)本人同意,不得在網站公開其名字:「佢哋話,佢哋好想擺佢個名出嚟,『但係X可以告我哋㗎,我哋可能要攞百幾萬出嚟打官司㗎。』」

螢幕截圖 2025-03-17 下午8.35.20

在香港心理學會網站的Disciplinary Action頁面,2023年最新公布的投訴成立個案未有公開涉事會員的名字。

學會:前年遭法律挑戰 發布會員身份或違私隱條例

《獨媒》向香港心理學會查詢上述個案詳情。學會回覆稱,在2023年,學會因試圖發布一名違反專業守則的會員身份而遭到法律挑戰,如果學會未獲該會員清晰同意繼續發佈其身份,可能會因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而受到起訴。學會因此需要尋求更多法律意見,期間學會暫時只能發佈案件詳情,但不能披露該會員身份。

為堵塞漏洞更新會員私隱聲明 曾問私隱署能否因公眾利益豁免限制

學會表示,上述會員的案件「反映學會過往的私隱政策部分不夠清晰,必須全面及仔細檢視私隱政策並堵塞所有漏洞」,故在去年8月決定要求所有3,000多名會員就更新和全面的私隱政策聲明給予書面同意,其中包括發布受紀律處分會員的身份。學會指,該過程需時且全程有徵詢法律意見。

截至目前,約2,600名學會會員已提交書面同意。然而,對於最近受到處分但尚未提供同意的會員,學會稱暫時無法在合法情況下發佈其身份,而張小姐的投訴案件於去年12月審結,目前需要等待法律問題解決後,才能確定是否發佈其身份。

學會又稱,曾在今年1月中詢問個人資料私隱專員,是否可以引用豁免條文,在維護公眾利益的情況下披露受紀律處分會員的身份。私隱專員在2月12日給予回覆,但由於條文細節並不清晰,學會需要進一步尋求法律意見。

新IG - 5

會員若不同意新私隱政策 會籍將被停止

若有會員一直不同意新訂定的私隱政策聲明,學會如何處理?學會表示,續會限期為本年6月,屆時將停止他們的會籍並作出書面通知。若有人被投訴在過去6年內作為會員期間違反專業守則,學會仍會依據章程處理投訴;如該人須受紀律處分,學會則就是否發布其身份,先徵詢法律意見。

私隱署:豁免條文是否適用由 按個別實際情況決定

私隱專員公署回覆《獨媒》時稱不評論個別個案。署方指一般而言,所有機構收集、持有、處理或使用個人資料時均須遵從《私隱條例》,除非得到資料當事人的訂明同意,否則個人資料只限使用(包括披露相關資料)於收集時述明的目的或直接相關的目的。

根據《私隱條例》,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資料使用者可享有豁免,在毋須得到資料當事人的訂明同意下亦可將個人資料用於新目的,包括為防止、偵測或糾正不合法、嚴重不當或不誠實的行為等目的而使用個人資料;豁免條文是否適用,可由資料使用者按個別實際情況決定。

螢幕截圖 2025-03-25 下午11.48.53

現載於香港心理學會網站的私隱政策聲明,列明向會員收集的個人資料會用於處理投訴個案和紀律處分。

處理投訴手法被批二次傷害 學會:已妥善辦理該案

香港心理學表示,將在本周三(3月26日)召開的學會議會會議上,決議學會是否應繼續發佈最近受處分會員的身份。不過,張因不滿學會在整個投訴過程中的處理手法,決意公開事件:「我覺得好X痴線,喺香港做輔導員係唔需要考牌(即法定註冊),如果啲人想入大機構做,就會去註冊做 HKPS(香港心理學會)嘅會員⋯⋯但原來學會成立超過50年,都做唔到任何監管嘅嘢。」

張小姐另批評,學會在處理投訴的過程中,部分做法對她造成二次傷害。她指出,在最初向學會提交的投訴證據中,包括輔導員X深夜時分致電她的電話錄音,惟學會先是指不接受錄音作為證據,後來改為要求她將錄音內容轉為文字謄本。

張抗議指,X以輔導員身份對她作出性邀請,屬權力不對等關係中的性暴力,惟學會要求她自行聽回事後對質的錄音,做法非常不專業:「喺心理學入面你哋係 professional,咁你哋都唔 realize 咁做對我嚟講係 triggering 嗎?」但因學會堅持,張最終透過人工智能軟件將錄音轉為文字謄本。

對於張小姐的不滿,學會稱經過內部審查,確認已按照投訴處理程序妥善辦理該案件;由於多方均已簽署保密協議,學會無法披露案件的任何細節。

圖輯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