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土地規劃

土地規劃

乘搭巴士,沿著青衣路,再爬上青康路,一幕幕映入眼簾的都是住屋,一排排的公屋、私人屋苑、居屋因地勢不一,密密麻麻地聳立在山坡上。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青衣已有超過18萬人口。據世界地圖集2017的統計,青衣在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中排第15。
 
插針式的「納米樓」在青衣層出不窮,不遠就有位於青鴻路列為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2019(綠置居)的「青富苑」。從圖一和圖二可見,原本的綠化緩衝帶,旋即變成兩幢住宅,面貌全非。而正面臨政府「重施故技」的青衣西路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又打算由原本的綠化地帶改劃成起3座共3,800戶的新樓。
 
相信不少街坊可能會想: 「而家只係改劃綠化地帶,又唔係郊野公園,好似唔係好大件事。」或者會說:「現在好多人都住喺好惡劣嘅環境,例如劏房、籠屋,等緊上樓,梗係要快啲起。」事實真的如此?本報邀請到本土研究社(本土研)成員,為街坊拆解種種迷思。
 
綠化地帶是否只是幾棵樹木?
 
1920年代,建築和城市設計師雷蒙德-尤温(Raymond Unwin)首次提出綠化地帶的概念(Green Belt),指的是隔開商業用地和住宅的緩衝區,限制市區無限度發展,及後亦為城市的市民提供做運動的開放地帶。

P.3 IMG_20210805_152140
 
本土研成員鄭捷龍表示:「綠化帶有好多功能,帶有一個『市肺』(Green Lung)的角色,就好似寮肚區,為整個青衣淨化由海邊吹來的廢氣。」另一成員陳劍青表示 ,綠化地帶其中一個原意是讓市鎮內的居民能以短距離和時間也可接觸到大自然,:「綠化帶冇咗就冇咗,唔可以留畀下一代。」
 
回想疫情期間,大部分香港人都無法出國旅遊,只可選擇在本地綠化帶或郊野公園舒展身心,暫時忘卻生活壓力,但若按照政府的規劃,這些地帶只會變得愈來愈少。
 
而對於政府現時起樓的選址,陳不諱言表示:「政府而家係消滅緊土地規劃,我哋講規劃係睇緊至少五十年,講緊居民會唔會對嗰個地方產生出感情,可以安身立命。」寮肚本是30米的高峽谷,非常潮濕,未來起樓的話,大多住戶未必能「安身立命」, 而政府也在區議會文件^中,承認該地帶起樓會對通風構成影響,只能取巧地在設計上,減輕對空氣流動的影響。

P.3 寮肚區裡有天然的河流,因舊時能滿足數百名村民日常生活,故亦有「母親河」之稱。
 
「而家香港需要除咗政府以外嘅聲音。」
 
本土研一直主張「先棕後綠」來解決房屋問題,於2018年聯同民間土地資源小組發表《好誠實研究及公眾諮詢》, 發掘出總面積723公頃的棕地*未被納入任何發展計劃, 而若當中的三份一用作房屋發展,預計可興建80,000個單位, 讓23萬人居住,相當於官方公佈的劏房戶總和。陳指出:「『先棕後綠』的論述早喺民間確立咗,而綠化地帶嘅發展係街坊唔想見到,呢樣嘢係要民意嘅支持。」他堅持道:「而家香港需要除咗政府以外嘅聲音。」可見,寮肚一帶的選址絕不是唯一解決房屋的出路。
 
民間回應寮肚改建房屋之行動
 
規劃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房屋署在今年5月,向葵青區議會提交青衣西路公營房屋發展計劃的建議^,已遭區議會反對,但政府仍繼續跟足程序,進行公眾諮詢,公眾需於9月2日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表達意見。一眾民間團體群起反對,如青衣島民發起「反對青衣綠化地帶改劃」的聯署,目標收集1,000個簽名,亦舉辦了「寮肚音樂祭」,邀請街坊同遊寮肚,認識寮肚的生態價值等。此外,青衣西路建屋計劃曉峰園關注組亦發表報告#,質疑政府顧問所做的有關報告大大低估寮肚谷建屋計劃對青衣西路交通的影響。
 
* 棕地泛指散落在新界農地的貨櫃場、倉庫及停車場等,通常未被管理及善用,衍生各種環境及規劃問題。
^ 《青衣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 S/TY/30 》
# 〈對寮肚谷建屋計劃顧問報告交通影響評估及道路設計的分析及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