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工程處推「山泥傾瀉特別提示」 指屬動態性警告、沒有「硬指標」](/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報導)本港去年9月遭逢500年一遇暴雨,山泥傾瀉令石澳道、耀興道的行車道嚴重受阻。土力工程處今年5月與天文台推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將在有需要的情況下發出,提醒公眾局部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至於發出條件,土力工程處副處長岑家華就稱是動態性警告,沒有「硬指標」:「如果我哋睇到佢24小時雨量好高,而嚟緊亦都會繼續落大雨,但我哋山泥傾瀉警告仍然未去到發出嘅時間,我哋就會聯同天文台發出呢個山泥傾瀉特別提示。」
政府今月中舉行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策略聯合記者會,提出四大策略即「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及「迅速復原」,以應對極端天氣。繼上周渠務署, 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今日亦舉行雨季前斜坡安全傳媒簡報會,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岑家華與總土力工程師/斜坡安全王俊暉見記者。
去年接獲601宗山泥傾瀉報告 9月佔180宗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本港去年全年共有60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單是9月的暴雨便佔180宗,當中約七成影響道路、行人路、寮屋及建築物,曾3次發出山泥傾瀉警告,其中9月7日更錄得破紀錄、最高24小時雨量848毫米,山泥傾瀉警告生效時間為93小時,山泥傾瀉指數更達到130。
針對去年9月暴雨,土力處指引發山泥傾瀉的主因,是來自溪流、引水道或排水渠的溢流,包括導致筲箕灣耀興道約3,000立方米山泥塌下,令耀興道全線封閉約半年,石澳道則約650立方米山泥塌下,亦令其一度全線封閉。此外,當局指非法斜坡工程或僭建會對斜坡構成安全風險,其中位於大潭紅山半島及清水灣甘澍路,便分別有約2,300立方米及約840立方米山泥塌下,住戶更需要疏散。
在記者會上,岑家華重申,當局會針對處理有機會產生溢流的地方,包括建造排水隧道、疏水管:「好多時好多山泥傾瀉呢,都係因為一啲溢流,啲水流咗去一啲唔應該流嘅地方,喺嗰啲地方造成沖刷,同表面侵蝕,進而就會影響山底穩定性,造成山泥傾瀉。」
識別500個唯一往來行車道斜坡 雨季前完成檢查
土力工程處現時會與天文台按雨量即時記錄及估算,發出「山泥傾瀉警告」,屬於廣泛性地域警告。岑家華提醒,警告能夠提醒外界注意風險,呼籲市民要盡量遠離斜坡,減低山泥傾瀉的災害。在今年5月,兩個部門推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稱在有需要情況下發出,提醒公眾局部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
岑家華表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用途與天文台就大雨發出的「局部地區大雨提示」類似。他補充指,整年雨量與山泥傾瀉風險沒有直接關係:「我哋係睇每一場雨,佢落咗幾多。」
除了「山泥傾瀉特別提示」,土力處已識別全港約500個較影響唯一往來行車道的斜坡,並在雨季前加強檢查。記者追問能否列舉地點,處方指石澳道、嶼南路及新清水灣道等,呼籲市民要體諒工程期間帶來的不便:「有需要做維修嘅斜坡都會維修好,所以嚟緊都唔會有太大問題。」
料6月完成耀興道山體鞏固工程 研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風險評估能力
至於耀興道山泥傾瀉,當局經過半年時間復修後,今年3月已重開西行線。土力工程處預計,今年6月底前能完成山體鞏固工程。
此外,土力工程處利用攀爬機械人及遙感技術,以收集三維空間數據,及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山泥傾瀉風險評估能力。處方已拍攝最新宣傳片,由演員林家棟作呼籲,市民留意山泥傾瀉警告:「冧山泥,唔係講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