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維持了七年的五毫膠袋收費或將迎來調整。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今午發表「管制即棄塑膠」報告,提出24項建議,包括將膠袋收費升至1元或2元、禁止售賣氣球及充氣棒、禁止派發免費雨傘袋等。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指公眾對建議「一致正面」,期望大部份措施能在三年內落實。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亦有回應,指報告未列出具體時間表,促請政府在2025年前優先立法管制膠餐具、膠袋及膠樽,避免建議淪為自願性措施。
委員會稱公眾對建議「一致正面」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今午發表「管制即棄塑膠」的公眾參與報告,自去年9月底至12月底進行,期間舉行了35場公眾活動,及收回9,400多份網上意見調查回應。
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指,去年已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及「管制即棄膠餐具」作諮詢,形容今次諮詢是「減膠三部曲的最後一章」,並稱公眾意見「十分一致、普遍正面」。
倡禁售及派發多種塑膠產品
委員會向政府提出24項建議,大部分為短期建議,期望三年內落實。
在新管制措施方面,委員會建議短期內禁止銷售氣球及充氣打氣棒等節慶用品,以及禁止免費派發塑膠棉花棒、即棄膠餐具、雨傘袋、酒店梳洗用品等。委員會亦稱,希望業界積極減少使用發泡膠等包裝物。
而有關膠袋收費,委員會建議不再向已包裝的冰凍或冷凍食品提供免費膠袋,僅為鮮魚、鮮肉等提供免費膠袋,收費亦應由5毫提高至1元或2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碳及環境卓越管理主管王小偉補充指,上述措施均應設有準備期。
委員會有信心獲接納大部份建議
對於實施以上措施的執行時間表,林正財稱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會交由政府處理立法及行政工作,但有信心大部分建議可獲接納。委員會轄下策略工作小組主席黃煥忠補充指,委員會期望在三年內能落實大部分措施,並指澳門膠袋收費現已是1元。
被問到建議中最迫切的一項,黃煥忠指,在堆填區的塑膠類垃圾中,膠袋佔33%、膠餐具逾10%,故認為減少兩者最為迫切;對於膠袋再加價會否加重疫情下的市民負擔,林正財指立法本身需時,希望一兩年後的市道已經復常。王小偉補充指,參與諮詢的大部份市民均期望在三年內可管制即棄塑膠。
綠色和平:應三年內立法管制
就委員會的建議措施,綠色和平回應指,報告未有列明管制時間表 ,並指若環境局只實施自願性措施,減塑目標只會淪為空談。綠色和平促請當局在三年內優先立法管制三大類即棄塑膠,包括零售即棄膠餐具、膠袋及膠樽,並建議當局加大力度投資可重用系統,推動業界源頭減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