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對城巴加價:管理失當與資源浪費不應由香港市民埋單

反對城巴加價:管理失當與資源浪費不應由香港市民埋單

城巴最近申請加價9.5%,並指出的行為引起了廣泛的公眾關注,但其營運模式中的種種問題,包括資源浪費、決策失誤以及可疑的高風險投資,讓人無法接受其加價的合理性。以下將針對城巴的管理缺陷進行詳細分析,並呼籲相關政府部門和市民對此申請保持警惕。

1. 車隊管理不善:資源浪費與成本攀升

疫情期間,運輸需求顯著下降,城巴卻在資源管理上出現嚴重失誤。一方面,將超過60輛巴士閒置停用;另一方面,卻仍為新車申請出牌,而不是調撥已出牌巴士到新路線或需要增加班次的路線使用,導致不必要的折舊成本(一架專利巴士使用年限最長是18年,每天都在倒數生命)。這種管理錯誤加重了財務負擔,反映出其未能有效利用現有資產來應對市場變化。

疫情過後的今年8月,有網民揭發城巴有近30輛 ADL E400巴士仍被封車,而傳媒曾向城巴查詢情況,城巴卻拒絕回應,同一時間,根據網友表示,另有一批共66輛只行了約14年的歐盟4期排放的巴士被封車存放在城巴的車廠內,未有出來營運,但城巴近日卻表示擴展觀光巴士車隊,大灑3000萬去改裝現役巴士連宣傳,但其實一輛新巴士才300-400萬港元左右,改裝9輛現役巴士的工程費也不可能等同新車車價吧?這宣傳收費又花了去那裡需要這麼大開支?

另外,城巴現在仍有約22輛已存放了3年多的庫存雙層巴士新車尚未領牌,這些車都早已由車商交貨,雖然是匯達收購城巴(及新巴)前購入的,但匯達理應在收購時清晰所有資產情況。

以上種種,粗略估計有超過100輛巴士資源未有好好運用,但就急著向外宣稱要買新車,近日更出現不夠車用的情況,要租回自家的非專利部巴士到專利部支援,但單價又是如何?要知道,專利巴士成本是影響到票價的重要因素,租車都可以是財技的一部份。

作為香港主要的公共交通營運商,城巴的首要任務應是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而非浪費資源並將後果轉嫁至市民。

2. 氫能巴士高昂成本與關聯交易嫌疑

城巴最近表示在過去6年間累計虧蝕5,000萬港元,但卻計劃高調宣佈將大量引入每輛價格高達800萬港元的氫能巴士,而傳統柴油或電動巴士的造價僅為每輛300至400萬港元以內。更值得注意的是,氫能巴士的製造商及能源供應商均與城巴母公司存在關聯關係。

翻查記錄,城巴車廠內興建加氫站的得標廠商,正正就是城巴的父母公司匯達交通的主要股東之一 – 漢思能源,而車隊中雙層氫能及電動巴士的生產商,正正是匯達交通另一股東 – 善水資本的威馳騰。這不僅涉及明顯的利益輸送疑雲,也讓市民質疑這種高風險且昂貴的投資是否能真正改善服務,還是兩大股東收購城巴的目的 – 把城巴當為他們提款機?

其實早在2020年城巴(及原新巴)由新世界賣盤到匯達時,城巴已經是出現虧損的情況,正常的投資者也不會買入一盤蝕本生意吧?現在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了吧?

城巴剛剛在11月中招標3年供應氫能巴士及電動巴士的合作框架,我們就先假設購買10輛氫能巴士,總支出高達8,000萬港元,已遠超公司過去6年的虧損總額,無疑將進一步惡化城巴的財務狀況。這種投資並非緩解虧損的有效措施,而是將問題進一步擴大,完全無助於改善營運狀況。更合理的選擇是採用造價更低、運行成本更為穩定的傳統柴油或電動巴士,以至先善用自家現有的車隊資產,而非進行這種明顯脫離現實的高風險投資。

3. 路線調整失敗:虧損責任應由公司承擔

2021年,城巴在油尖旺區議會反對下改動20A路線走走線,企圖搶奪彌敦道及界限街原有九巴及小巴乘客,但結果一如所料損人不利己,最終出現了長期在彌敦道「載空氣」的尷尬局面,這維持了近2年,就算隨後延伸入啟德遊輪碼頭及提升至全日服務,仍然是完全無法吸引足夠的乘客(新的乘客只是原本同公司相同路段的22及22M乘客)。

這不僅顯示新路線沒有改善虧損狀況,反而加重了虧蝕。顯然,城巴的管理層在決策過程中缺乏充分的市場調查與客流分析,這種盲目決策導致的虧損應由公司自行承擔,而非要求市民為其錯誤埋單。

4. 短視行為:賣掉八達通的股份

2022年,匯達交通把城巴手上有穩定收入的八達通股份向港鐵及九巴放售,等同把會生蛋的金母雞賣掉,也是公司現在財務狀況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當時匯達交通各外宣稱每月蝕2,500萬,換算過來一年即是3億港元,對比今天的一年蝕2,500萬港元,如果在有效財務控制及營運改善下,並不難做到收支平衡。

市民不應為管理失誤與利益輸送埋單

綜合以上問題,城巴的財務壓力主要來源於其資源管理不善、錯誤決策,以及可能涉及利益輸送的投資行為,而非單純由市場環境或運輸需求下降造成。這些問題的責任應由公司承擔,而不是要求市民透過加價來為其埋單。作為香港主要的公共交通營運商,城巴應優先改善內部管理(如裁撤那些無能管理層及提出媚日怪論企圖轉移公眾視線的公關)、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並針對其高風險投資進行公開透明的審查,叫停不必要及不成熟的計劃,確保市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香港政府有責任為市民的荷包把關,就如本來讓新巴城巴專營權合拚以節省資源,加上疫後北上及外遊潮下城巴的經營狀況本應有所改善(旗下機場巴士及邊境路線恢復正常營運就是金母雞),另外一些新發展區如皇后山及十四鄉的路線也已批了給城巴,都已經幫到出面,但絕不應讓背後的財團,透過城巴把小市民當成行動ATM。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