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今(29日)發表統計分析,發現去年全港自殺率為15年以來最高,錄得1,080宗個案,其中60歲或以上的長者自殺數字更打破過往50年紀錄,佔整體約四成四,該會建議年青人多與長者互動,並擴闊他們的社交圈子;又指精神病患者傷害別人的比例不高,呼籲大眾不應標籤他們。
防止自殺會:疫下社會氣氛負面、人口老化致個案增
報告指,疫下社會氣氛黯淡,加上人口老化問題,導致去年全港自殺宗數及自殺率達2007以來新高。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以去年死因裁判法庭自殺個案數據分析,指去年共有1,080宗自殺死亡個案,較上一年增加70宗,每十萬人有14.73人自殺身亡;其中男性個案佔676宗(62.59%),女性則為404宗。至於自殺數字一貫高企的60歲或以上長者,去年更打破了過往50年紀錄,錄得477宗,佔整體44.17%,較上年度增加6.95%。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特別提到,去年50至59歲有204人自殺身亡,自殺率由每十人有12.93人升至17.47人,上升幅度為所有年齡群中最高。
在逾千宗個案中,最多屬「高處墮下」死亡(636人),佔整體58.9%,其次為吊死(229人)及一氧化碳中毒(113人)。被問到自殺人數上升的原因,該會總幹事曾展國指因人口老化問題,長者自殺率上升連帶整體自殺率有所增加。他表示長者的求助及表達能力較弱,尤其華人長者常認為求助會為身邊人帶來負擔,建議年青人應多與長者互動,並擴闊他們在社區的圈子。
指精神病污名化或致康復者復發
自6月初發生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兇案後,精神健康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報告特別提到,去年有67宗個案與精神病有關,死者分別採取「由高處墮下」、「淹死」及「一氧化碳中毒」自殺。該會稱有872宗未能調查到死者背景,難以為自殺與精神病的關係下結論,但根據2023年的世衞報告,全球3.8%人口患抑鬱症,更是一個可導致自殺的主要疾病。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會主席黃瀚之亦指,各地研究顯示逾6成自殺死亡人士均曾患有情緒病,高收入國家及地區的自殺問題與精神病較相關。
該會指,精神病患者傷害別人的比例不高,呼籲大眾不要標籤他們,並應多認識精神病。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韋賽姬則指,雖然未有數據顯示荷里活廣場兇案後令求助數字上升,但她在事發後接獲抑鬱症患者求助:「佢哋會諗,『點解咁慘,死嗰兩個係佢哋,點解唔係我呢?我呢個咁無用嘅人」;她更獲悉有有抑鬱症康復者被公司同事欺凌,擔心事件加劇污名化,令康復者病情復發或求助人卻步。
康復者指患病始認識精神健康知識 批社會欠情緒教育
28歲的Angela(化名)是一名躁鬱症康復者,她憶述在2021年中企圖服用安眠藥自殺,其後獲轉介到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在服用抗抑鬱藥等藥物後現在痊癒近九成,目前生活與一般人無異。她認為若無社工等專業人士關注及聆聽她的情況,現在只會更無助。
Angela坦言懼怕被人誤解,提到社會欠缺有關精神健康的教育,「我點樣先認識到精神情緒呢個範疇嘅嘢呢,係喺我患病先識。」她又指香港精神科的醫療人手不足,很多病人投訴醫護人員無法幫助他們,「佢哋只係將佢哋(病人)放咗係一個空間裡面,困住佢哋先,暫時瞓住佢哋先去處理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