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半個月5宗致命工業意外 蕭倩文倡設測試確保外勞質素

半個月5宗致命工業意外  蕭倩文倡設測試確保外勞質素

(獨媒報導)本港在過去17日出現5宗致命工業意外,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認為有上升趨勢。她接受網台節目訪問時說,現時大眾對於工業安全的關注度較短暫,難以給予壓力政府商界,盼社會持續關注。

對於政府近月積極引入外勞,蕭認為許多外勞來自偏遠的城市或鄉村,難以確認其是否接受過足夠訓練,建議政府設立測試,確保來港外勞的安全認知和能力符合本港要求。

政府商界只做「細囈嘢」 未從政策入手

蕭倩文昨日接受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的網台節目「ChatDP with Emily Lau」訪問。她們先談及社會對工人權益和工業安全的關注度,蕭指每當嚴重意外發生後,政府和社會在短時間內會變得比較關注和緊張,但只是集中於意外後的兩三天,而且缺乏對於政策的關注。

她認為,現時政府和商界對於工業安全所做的都是「細囈嘢」,而改善工業安全必須於制度和政策層面上長期進行,「政策嘅嘢係要長期推呀嘛,但當我哋唔夠聲音唔夠壓力嘅時候,可能(政策改革)又停㗎啦喎」,認為現時情況不理想。

她希望,社會能夠吸收每次意外的教訓,「唔係就咁講兩句好重視、好主要、好關注就算」。劉慧卿同意,表示「因為政府明知兩分鐘熱度,噏完就冇事,但日日咬住唔放佢都會做多啲囉」,認為政府及商界不夠「肉緊」。

蕭倩文續指,近年工傷事件減少,由以往每年5萬多宗減至現時的3萬多宗,但致命意外卻有「上山坡」的趨勢。她稱,過往每年只有約十宗致命意外,近年卻經常錄得20宗甚至更多,縱使今年稍為回落,她希望未來各界需要努力避免致命意外發生。

工業意外人人有責 不能完全依賴安全主任

對於工業意外增加的責任誰屬,蕭倩文認為所有持分者都有責任,由政府、承辦商、分判,到工頭、工人都需有其責任,「每個人都要佢嘅角色,每個人都要做多啲嘢」。

她又指,工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兩類,其中部分工人經常心存僥倖,一直都沒有遵從安全程序,亦有部份工人是知悉工地安全程序,但不敢向上級要求。蕭倩文稱,她曾看過有一名工人進行離地工作時,儘管已向上級要求工作台,但因上級拒絕,而需要於爬梯上工作,導致不安全作業的行為。

現時法例規定,在多於99人的地盤中必須設置1名安全主任。蕭倩文認為,工地安全不能完全依賴安全主任,因為安全主任缺乏充足知識及能力,難以顧及工地的全部安全問題,安全主任仍然需要依靠專業人士,如結構工程師及驗收人員等,安全主任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閱讀文件和行地盤,十分有限制。

她亦質疑,因安全主任主要依賴其他專業人員的文件和意見,有部分專業人員或會造假,「如果有啲係擺明呃你,有啲冇驗到都簽咗張紙畀你,你唔知㗎嘛」。

意外後多以罰款停工了事欠效用 工業安全應由小教導

對於如何加強工地安全,蕭倩文表揚現時政府工務工程的安排。她指,現時政府對於工務工程的工業安全設有「Pay for safety」的機制,若承辦商的安全措施符合標準,政府將會提供獎金,該獎金高達十多萬元。她認為此舉有助提升工業安全,惟現時私人工程並未採用此機制,亦未有規定進行私人工程時,需要投放一筆獨立金額於工業安全上。她希望政府能夠從這方面着手。

對於意外發生後的責任,她表示,現時多數都是以停工和停標的方式懲罰承辦商,嚴重意外後的懲罰都只是停標3個月,儘管能夠對企業產生一定影響,但效用有限。事實上,現時法例對於工業意外的最高刑罰是判處監禁,但蕭倩文指出判監的情況極少出現,只有一至兩單,大多都是判緩刑甚至罰款了事。

蕭倩文又倡議職業安全需由教育做起,應該從小教育,將職業安全的元素放入中小學課程。她指,安全意識、危機意識需從小培養,到未來工作時便能發揮,認為若不從教育著手,工業安全不會得到改善,「如果我哋再唔搞教育,過多二、三十年可能分別不大」。

指過度吹捧「智慧工地」 盲目升級惟未能善用科技

政府近年推動「安全智慧工地」,運用人工智能及創科元素提升工地安全。蕭倩文相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保障工人安全,她舉例指現時勞工處會運用無人機監察地盤有否出現不安全情況,例如使用天秤吊運危險物品,有助提升巡查效率。

然而,她亦認為現時對於「智慧工地」及人工智能的運用有過度吹捧的情況,未能應對工地的實際情況和使用環境。她稱,得悉有地盤曾購置智能安全帽,但因工人擔心安全帽損壞後需賠付數千元的高昂價格,導致最終無人使用。

她又指出,在政府補助下,有許多工地未具備足夠的基本安全意識就一窩蜂地引入智慧元素,卻未能用得其所,未必能夠提升工業安全。她認為不應只是盲目追求構建「智慧工地」,而是應該要着眼於如何善用科技,「就唔係淨係而家個個舉手我用,我有用(人工智能)」。

難確保外勞質素 倡設機制測試外勞安全意識和能力

為解決人手問題,政府積極引入外勞。然而,外勞與本地勞工對於安全的訓練要求有別,外勞抵港後或未能遵從本港安全守則,甚至拖低本港整體的工業安全。蕭倩文承認有許多外勞來自偏遠的城市或鄉村,難以確認其是否接受過足夠訓練,「究竟我哋點樣知道佢真係有訓練有經驗呢,定係話是但上過堂攞咗啲證書就落嚟」。

她建議,不論以實際操作或筆試,政府在外勞來港後需要設立測試,確保外勞的安全認知和能力符合本港要求,上班後亦需要接受一定時數的訓練和監察,確保他們「做得掂」和能夠清楚理解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