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紐約和倫敦三地上市的匯豐控股,近期在公司股東大會上收到股東「訴求」,考慮分拆亞洲業務並獨立經營。此消息一出,引發市場關注。
匯豐是全球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主要有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工商金融、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等業務。匯豐在1991年成立控股公司,於1992年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後,將總部設在倫敦。公開資料顯示,匯豐業務遍及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地區分別為: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但近年來由於部分市場的盈利貢獻波動較大,亞洲市場逐漸成為其主要利潤來源地。
4月26日,匯豐控股發佈的2022年首季財報業績顯示,一季度匯豐列賬基準收入同比下降4%,為125億美元,主要因為財富管理及個銀業務收入減少;在其42億美元的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中,亞洲地區佔比67%。同時,根據2021年財報,去年匯豐稅前利潤達189億美元,其中亞洲業務貢獻稅前利潤達122億美元,佔比達64.6%。由於匯豐控股逾6成利潤來自亞太地區,而亞太地區貢獻主要來自香港和大陸。要求其加強在亞太地區存在的呼聲一直未曾中斷。
從匯豐按環球業務劃分的經調整收入比例來看,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只是佔其中3成,另外佔4成3的是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以及佔27%的工商金融。匯豐的年報本身也提及,要將資本轉移至最高回報及增長的業務,亞洲業務佔比會由2021年的42%提升至50%的中長期目標。可見匯豐管理層明白亞洲是集團主要盈利來源和增長點,將亞洲業務分拆,肯定可以獲得更高估值,能夠最短時間實現股東價值。
在當前較為複雜的國際局勢下,匯豐註冊地設在倫敦,而絕大部分利潤貢獻來自亞太地區,此次如果真的能分拆亞洲市場業務,可以有效規避風險。從投資的角度看,建立一個獨立的在亞洲的上市實體,也會更加符合亞洲投資者的利益。同時分拆亞洲業務獨立上市,也是匯豐控股改善在中國形象的一個好時機。
可洗脫污點改善內地形象
眾所周知,匯豐控股在前幾年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引渡案裏面,扮演關鍵的角色。美國指控孟晚舟在華為與一家於伊朗運營的公司之間的關係問題上誤導匯豐,令匯豐面臨因為違反美國制裁伊朗規定而遭到罰款及懲戒的風險,此案「唯一關鍵證據」,是孟晚舟交給匯豐的一份PPT文件。匯豐成了「受害人」,孟晚舟女士則被「犯下銀行詐欺之罪」在加拿大被引渡。
此事一出,匯豐成了眾矢之的,內地對匯豐的劣評不斷。知名網評人發表評論稱「匯豐銀行在孟晚舟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已經一目了然。匯豐的信譽,也已經掃地。」還有「在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政治追殺中,匯豐是那個「遞刀子」的人。」、「如今,自甘墮落、信譽掃地的匯豐,恐怕再難在中國享受吃飯砸鍋的待遇」。總的來說匯豐在大中華區的形象一落千丈。直至現在也是民眾心中華為事件的「污點銀行」。
所以說此番分拆匯豐亞洲業務,既能規避大國博弈之下的風險,同時從匯豐營收來看,也更加符合亞洲投資者的利益,也能挽回匯豐在中國的「污點」形象,可以說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