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北都「片區」接22份意向書 甯漢豪:有內企盼一併營運產業用地

北都「片區」接22份意向書 甯漢豪:有內企盼一併營運產業用地

北都「片區」接22份意向書 甯漢豪:有內企盼一併營運產業用地

【獨媒報導】本港去年在北部都會區,引入內地「片區開發」模式。發展局日前指,三個試點共收到22份意向書。《文匯報》今日刊出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專訪,指有內地企業盼一併營運產業用地而非平整後交回政府,不排除會按此方向訂立招標條款。

「片區」是內地開發新區的模式,由開發商負責收地和拆遷補償,亦要負責平整、基建及發展的工程開支,完成設計建造後,甚至連營運商住房產以至管理新建社區設施,都要由開發商負責。不過「片區」南下至香港後意思稍有改變,發展商不用負責收地部分,當局會作公開招標「價高者得」,由發展商綜合開發,指可更好使用私人市場力量、提速發展及減輕政府財政支出。

香港三個「片區開發」的試點分別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及新田科技城,分別佔地約12.5、15.9及18.6公頃。每個試點均有私人住宅、產業和公共設施三類用地,部分創科用地完成土地平整後,需將土地交還政府。

《文匯報》今日刊出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專訪,她指有內地企業盼一併營運產業用地而非交回政府,不排除會按此方向訂立招標條款。甯漢豪又提到,如有合適企業,未來北部都會區的土地或不招標,直接將交予某企業。

無標題

甯漢豪(資料圖片)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今早在港台節目稱,由於發展商發展成本較高,料地價不高。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在同一節目指,認為意向書反應不俗,包括長實、新地、恆基及新世界等。不過他亦提到,當局未提及有科技企業提交意向書,認為或與三個「片區」試點住宅成份較多有關。

葉文祺認為,如「片區」土地能更靈活使用,以及容許分期支付地價或引入拆帳模式等,可有助正式招標的吸引力。他又倡政府與銀行商討,為發展商提供優惠融資。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秘書長、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今年年初,倡引入新加坡的「白色地段」概念,不限土地用途,葉文祺認同相關概念,惟認為三個「片區」已劃定土地用途,於其他地區應用「白色地段」較佳。

發展局是於去年12月31日起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3月31日截止。發展局發言人稱,提交意向書的企業及機構包括本地和內地的發展商、承建商、綜合企業和電商物流公司等,將整理及分析後,決定「片區開發」試點範圍、發展參數、工程要求和財務安排等,從而敲定日後招標的細節和條款。局方表示,計劃今年下半年起至明年陸續為三個試點進行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