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劏房戶五年增17%至10.7萬間住逾21萬人 離島首現704間

劏房戶五年增17%至10.7萬間住逾21萬人 離島首現704間

【獨媒報導】政府統計處昨日(1月19日)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 ,居住21.4萬人,數字與去年房委會長遠房屋策略公布的數字相若。惟與2016年普查的91,787戶比較,五年間增15,584戶(約17%)。其中離島區首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約2,00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2021年人口普查就「劏房」的調查,發現戶數比2016年人口普查增加。雖然居住面積由2016年的53平方呎升至60平方呎,但仍然只得約半個車位。設有獨立廚房的劏房數字亦明顯下降,由2016年的72%下降至2021年的66%。

住戶平均人數,則由2016年的2.3人降至2021年的2人。劏房的平均呎租亦達42元,比全港平均的25元高出17元,而平均租金由4,500元增至5,000元。

調查首次顯示離島區出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為1,97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市民即使遷至遠離市區之地,亦難逃狹窄生活空間。

本土研究社又提到,調查就劏房定義未有包括工業樓宇,亦未有計算太空倉、床位、板間房等,令最新劏房分區數字如觀塘區、黃大仙區(包括新蒲崗)的劏房數字偏低,並未反映全面劏房現況。

DSC_9380

此外,本土研究社指劏房住戶跨區工作情況加劇,市民居於劏房的其中一個原因為鄰近工作地點,惟同區工作由2016年的逾四成降至不足三成。他們認為偏遠的過渡性房屋選址亦將令情況惡化,形容為「愈窮交通成本愈高」。本土研究社亦提到,部分種族居住在劏房比例偏高,其中巴基斯坦人佔10%、尼泊爾人逾25%,遠高於華人的約2.8%。劏房住戶居住情況亦不穩定,比起一般住戶,劏房的內部遷移比例高出4%,本土研究社認為或與市區重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