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擬改建九龍公園一級歷史建築前威菲路軍營58座,並加建新翼,設立中華文化體驗館,斥資約3.3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斥項目「唔湯唔水、九唔搭八」,「點解唔拆鬼曬佢重新起過呢?留番英國嘅建築物喺度你體驗乜嘢啫?」
擬建的中華文化體驗館將設公眾教育及參觀設施如展覽廳,以及文物藏品庫等。體驗館與目前香港文物探知館的休憩空間亦會優化及重置苗圃,目標在3年內竣工。文件稱,體驗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堅持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總則。體驗館將不同於展覽為主的博物館,將更著重互動式文化體驗,主題包括「讓文物說故事」及舉辦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交流活動和體驗節目。文件指設於九龍公園方便中外遊客到訪,「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體驗館每年經常性開支約4,970萬。
每年經常性開支4,970萬
立法會工務小組今日討論,民建聯李慧琼認為可同應用「無處不旅遊」的概念,在不同康文署地點如公園「無處不中華文化」,不單單只設立體驗館。康文署代表稱去年設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後,已善用不同地點如在中山紀念公園設立永久圖片展。
劉智鵬指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少議員要求「擺呢嘢擺嗰樣」,問及諮詢機制。文體旅局副局長劉震稱會善用現有諮詢架構,亦會考慮專門新的架構。
文件第16段提及「會邀請不同省市和族群的非遺傳承人和團體」來港交流,鄧飛關注「族群」字眼,指內地正確用語為少數民族,甚或列有編號,舉例指潮汕及客家亦不能稱為「族群」,當局稱會認真檢視用字。
何君堯:建於英式軍營「九唔搭八」
何君堯認為應清拆前威菲路軍營58座,質疑「1891年(興建)有乜咁特別呢?」他認為將體驗館設於英式軍營是「唔湯唔水、九唔搭八」,「你體驗乜嘢呀?體驗之前俾人哋統治、鴉片戰爭嗰啲係咪呀?」「點解唔拆鬼曬佢重新起過呢?留番英國嘅建築物喺度你體驗乜嘢啫?」「要做就做全程啦!唔咸唔淡!個體驗館叫咩樓呀,麥花臣樓呀?」
他又要求當局交代體驗館「神髓」及主題,「李小龍館呀?毛澤東館?」何君堯重申意識形態非常重要,文件並未成熟。
劉震指該處為歷史建築,「已經係一個定案」,尊重何君堯的意見,當局的方案是善用歷史建築。他又指建築風格中西兼具,反映本港中西交流特色。至於主題,劉震指除「非遺」外亦包括文物,局方會選擇市民感興趣的主題,例如近日較熱烈的中國神話,不需要定格於某一文化。
何君堯則重申,中華文化需要有「格度」,不要令人感到「小氣」,「入到入裡面冇嘢睇既」,會「反得其害」,認為體驗館「唔夠踏實」。他投票時反對項目,不過在多數議員支持下將提交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