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公營醫療收費新方案出爐。由放風至正式公布,當局一直形容是醫療體系「改革」。「改革」其中一個最矚目之處是急症室由180元加價至400元,最緊急的兩類病人可以豁免費用,分流屬緊急、次緊急和非緊急的3類病人則要收費。被問加價後對急症室分流的成效,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和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多次強調,不應將「睇傷風咳」的私家醫生收費與急症室收400元相比,若向私家急症求診,費用一定遠超400元。
政策目標之一,是將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引導用「其他方法」接受治療,從而騰出資源。有記者問到,第三類屬「緊急」的病人是急症室應照顧的對象,為何仍要支付400元?當局沒有正面回應,僅強調稱400元收費「已經好合理」。
除了急症室收費加價,急症病床住院費用亦由195元加至300元,其醫管局資助率維持約95%。而急症室提高至收400元後,資助率約為80%。
指體制出現「多輕症,塞急症」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在記者會表示,香港醫療體制面臨多重挑戰,其中一方面是「資助錯配」,出現「多輕症,塞急症」的情況。他指急症室本質是處理緊急個案,但在現時約200萬名急症室使用者中,有六成屬非緊急個案,影響照顧危急個案的資源。
分流等級中最危急的首兩類病人,即「危殆」和「危急」病人,則可以豁免急症室收費。高拔陞強調,急症室是全年24小時運作,且不用預約,必須將資源保留在最危重病人身上。
澄清400元收費不能與私家急症相比
2017年,急症室由100元收費加至180元後,醫管局數據顯示翌年的「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數量下降5%。有記者問到今次加價後,預計該兩類病人數字下跌多少?
高拔陞表示要澄清,「睇急症」與「睇傷風咳」是兩回事,急症是用於救助最嚴重個案,例如大型車禍或危重病人出現,不能說現時收費與私家收費「貼近」,他強調「唔可以咁樣比較」。他又表示,若向私家急症室求診,收費一定遠超400元。
盧:若以數學計 部分加幅「無限大」
盧寵茂亦反駁「加價」一說,指今次是「改革」,不是按通漲計算加幅調整。他又稱,影像檢查本來屬免費,但今次「改革」後非緊急部分項目要收費;若用數學計加幅,結果係「無限大」,因為「分母係零」,他強調不應該用以往收費計法評估今次達致標準。
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可以「被引導」至其他治療,但第三類屬「緊急」病人,按醫管局例子,包括發高燒、跌倒致懷疑骨折或有嚴重扭傷、心臟不適等,分流標準是「主要維生指標較為穩定,但情況嚴重,必須盡早處理,最好在30分鐘內見醫生」。
有記者問到,「緊急」病人是急症室希望照顧的對象之一,為何仍要收費400元,會否擔心「緊急」病人即使有需要,最終因為收費過高而「流出」公營醫療網?
未回答放寛減免機制會否令輕症續塞急症
盧寵茂重申「改革」理念是讓急症室「回歸急症」,又指急症室成本相當高,並非普通科門診,病人也不應將急症室當成普通科門診。他表示,不鼓勵病人因為病假紙和輕微問題前往急症室;而「危殆」和「危急」病人,現時「危殆」在搶救時,「過程都唔談收費」,他強調今次400元水平「已經係好合理」,很多歐美國家的收費甚至過千元外幣。
另外,今次「改革」同時放寛減免機制下的申請資格和資產限制。有記者問到,會否擔心有「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因為可以「豁免返」,最終仍排急症室,令分流作用不大。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回應指,加價後即使輪候時間減少,但亦希望用在「危急」和「緊急」病人身上,他未有回應放寛減免機制會否導致「輕症塞急症」的情況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