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政府產業署其中一個宗旨是善用現有政府產業,使土地可以物盡其用。立法會議員在特別財委員的提問,關注到可否在政府物業引入商業元素,產業署回覆指,過去兩年有6個地點建議加入「商業元素」,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包裹派遞自助櫃等。對於為何只有6個地點,署方解釋指政府物業主要用作辦公室、公共設施或其他政府用途,具商業價值的物業數目有限,且大部分已經租出。
產業署指,在初步界定個別物業商業潛力後,會徵詢相關部門意見,詳細研究引入商業活動對該政府物業的形象、外觀和人流的影響,以及更改用途對走火通道、消防設備和樓宇設施的影響,以確定用作商業用途是否可行和合適。
在2023至2024年年度,產業署就政府物業可加入「商業元素」的建議,包括前年提出於長沙灣庫務大樓地下加設1個自動櫃員機及1個自動售賣機、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地下開設政府食堂,以及去年提出在政府總部地下西翼大堂增設自動售賣機、上水一幢大樓設立收費公眾停車場、於順利紀律部隊宿舍地下設置包裹派遞自助櫃,以及於尖沙咀中港城中國客運碼頭增設3處廣告位。除了中港客運碼頭的3處新廣告位,4個去年發掘的新「商業元素」已全部出租。
「佔中黑暴」已過會否減保安? 產業署指已調整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問到,因應「早幾年的佔中及黑暴風波」,不少政府物業都加強了保安人手,隨著《港區國安法》及《基本法》第23條立法實施,問及會否重新評估和調整相關措施,減省政府開支。產業署回覆指,一直與執法部門和用戶部門保持緊密聯繫,適時調整保安人手,在合乎成本效益的前提下維護政府物業的安全。署方強調,現時的保安措施已反映上述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