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中,銘軒(右四)一改以往的消極態度,主動答應成為台上發言人,「反正於組內已多次分享,面向公眾發言我相信我也做得到!」
兒童一般在社區內上學、遊樂,留在社區的時間比成人更甚,他們作為社區的重要一員,對理想的社區有何想法?兒童的想法可以轉化成務實可行且有意義的成果嗎?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擁有基本的權利,可以就與自己相關的議題參與和表達意見。國際培幼會自2018年,透過「兒童留聲台」,與專業協作者通力合作引導及培養兒童關心社區,辨識兒童認為最重要的議題,並從兒童角度提出實用的意見,讓兒童協力推進社區發展,實踐有意義的兒童參與。透過計劃,兒童不單對自己的社區有深入了解,更令人鼓舞的是他們能夠克服困難突破自身限制,生命得到成長。在成年人的輔助與引導下,兒童不單能辨明社區的問題,更具潛能與洞察力參與決策,貢獻社區。
國際培幼會於2018年,先後與地區伙伴「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及「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推行社區為本的兒童參與計劃「兒童留聲台」,計劃遍及北區、葵青區、油尖旺及深水埗區。計劃第二期,18位來自石籬及葵芳兩區的參與計劃兒童,化身成為「社區小幹事」,透過發掘、探討、研究、分析三大由兒童共議選出的社區議題,在專業人士引導下,整合出不同的社區問題的解決方法。
翻新前的石蔭梨木道第三休憩花園堆放了雜物,出口更有圍欄阻隔,孩子和照顧者都未能享用公園設施。
被動寡言小男孩 勇於嘗試成小領袖
「兒童留聲台」第二期進行期間,正值疫情高峰,小組活動起初於網上舉行,而本身自信心不足,表現較被動及寡言的銘軒;亦因家中經濟條件有限,只能在母親不用上班時才使用她的手機參加網上小組,令其他小幹事難以深入了解銘軒。縱使之後恢復舉行實體活動,銘軒仍顯消極,未能全情投入,將責任推給其他組員負擔。
在工作員多番與銘軒溝通後,銘軒逐漸表露自己的想法。有一次,他分享「我都想玩,但就讓其他組員玩吧,免得我輸了被他們責怪。」原來他的被動源於害怕面對失敗和同輩的指責。工作員更發現看似毫不在乎的銘軒,漸漸投入,對熱衷的事物更顯得精力充沛。於「你想社區設計」發佈會暨展覽當日,兒童透過虛擬實境社區地圖將心目中的理想社區設施與大家分享。有小幹事邀請銘軒幫忙教導嘉賓使用VR眼鏡。他不單沒有拒絕,更主動詢問嘉賓使用上有沒有遇到困難,教導他們如何開啟虛擬地圖。努力維持攤位秩序外,又協助派發VR眼鏡,努力執行自己在發佈會中的角色和職責。
石蔭梨木道第三休憩花園翻新後,園內增加了鞦韆的數目,以減省輪候時間。空間亦開揚不少,照顧者和孩子都有更多活動和休憩的空間。
「我不懂,我做不到」曾經是銘軒的口頭禪,但在工作人員的鼓勵和與其他小幹事日漸熟悉後,銘軒再不是得過且過而抽離的成員。相反,他踴躍參與活動,更勇於承擔組長一職,負責管理組員之餘,更要就個別社區議題發言分享。已與組員打成一片的銘軒再不懼怕別人的目光,更學會了督促其他組員協力完成任務。銘軒的變化判若兩人,他投入過程,突破自己,一年前的散漫和孤僻,已蛻變成主動嘗試的勇氣。
多角度了解居住環境 完善設施貢獻社區
2019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將會為全港一百七十個公園進行規劃改建,當中梨木道公園已於2021年度列入葵青區會改建的公園,然而政府和負責部門甚少進行公眾諮詢或收集兒童建議。而兒童作為社區一個重要的持分者,更是遊樂設施的主要用家,對於一個社區公園規劃,兒童有何想法?「兒童留聲台」第二期中,來自葵青區的18位社區小幹事選出三個最關心的社區議題,再進行深入研究和實地考察。「當區兒童對改建梨木道公園的意見」被小幹事選定為其中一個研究題目,透過研究及問卷調查,收集大眾對改建石蔭梨木道公園的意見,以兒童角度分析公園內各項設備的不足,提出實際意見。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小幹事歸納出公園的主要問題,包括石籬及石蔭區只有梨木道公園設有鞦韆,孩子往往需要花時間排隊輪候,有時更花近20分鐘;即使設有多用途草地卻不對外開放等。小幹事因此建議設置更多鞦韆滿足區內兒童的需求;並希望為照顧者提供更多的休息地方以便照顧兒童;亦提出可考慮將草地改建造社區農地等。當區區議員對改建石蔭梨木道公園公共遊樂空間十分關注,亦說服了康文署就公園改建事宜與一眾小幹事作出交流。最後,康文署更採納了兒童對三號公園的一些意見,公園的翻新工程順利完成。
培幼會與理大護眼合辦「兒童眼睛全面檢查」,為有需要兒童安排全面眼睛檢查和配置合適的眼鏡;又透過護眼講座,讓家長學會為兒童的視力健康作長遠保障。
發現疫情下兒童視力受損 化解母親與女兒的誤會
疫情以來,兒童多次停課,長期留家學習,「疫情對兒童的身心影響」為小幹事關心的研究議題之一。小幹事亦發現,疫情期間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兒童因長時間在狹窄陰暗的環境中上網課而視力變差。令情況更嚴峻的是,政府推行的學童保健亦已停辦,因此不少兒童在復課後發現已看不清黑板上的內容,出現了近視或散光。因此小幹事懇切建議政府為有需要的學童提供一次眼部檢查,讓他們得以配戴合適的眼鏡。培幼會亦作出即時回應,與理大護眼舉辦「兒童眼睛全面檢查」,有需要兒童除了獲安排接受全面眼睛檢查,配置合適的眼鏡外,家長亦參與護眼講座,增進知識。半年期間有超過140位兒童和逾80個家庭受惠,把護眼知識傳達給家長,為兒童的視力健康作長遠保障。
阿珊與子女居住於劏房,領取綜援下每兩年方可申請一次撥款更換眼鏡。女兒因意外弄壞了原本的眼鏡,有幸透過計劃獲得眼睛全面檢查及配對眼鏡服務。女兒除了能配對新的眼鏡,阿珊更發現原來兒子遠視已達200-300度,霎時明白到兒子功課上的「低級錯誤」,未必是因為兒子疏忽大意,不禁分享:「原來我一直錯怪了兒子,現在才知道他眼睛出了問題。」服務不單能解決兒童燃眉之急,同時亦讓家長明白如何保養兒童眼睛,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多了一份諒解。
隨著「兒童留聲台」第二期的結束,我們於上年7月24日舉行了「葵涌兒童留聲台—小小調查員發佈會」,將小幹事的研究成果和意見輯錄成書,為兒童參與社區發展作記錄。
賦權兒童為社區發聲 促進人與社區一同進步
透過「兒童留聲台」,賦權兒童認識及參與社區,不僅幫助兒童認識自我,促進個人成長,更讓他們施展自身潛能,參與社區變革,為社區帶來正面改變。隨住兒童留聲台第二期的結束,兒童留聲台第三期已於2022年6月展開,培幼會與夥伴會繼續推行以社區為本的兒童參與計劃,大家敬請留意社區小幹事的動向和成果。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