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類鼻疽】深水埗配水庫泥土樣本呈陽性 袁國勇:或經通風口抽入

【類鼻疽】深水埗配水庫泥土樣本呈陽性  袁國勇:或經通風口抽入

(獨媒報導)本港至今共錄得34宗類鼻疽感染個案,深水埗成為重災區,衞生防護中心今早交代調查進展,在深水埗的5個配水庫中,32個泥土樣本驗出對類鼻疽伯克氏桿菌呈陽性。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不排除用作平衡內外氣壓的通風口,將病毒經空氣抽入配水庫。他相信,類鼻疽傳播或與全球暖化有關,炎熱天氣令泥土中的細菌量增加,「類鼻疽伯克氏菌好叻㗎,高溫又生到,低溫又生到。」

無標題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袁國勇今早再到深水埗區內的石硤尾配水庫調查。袁國勇表示,縱使多個泥土樣本呈陽性,但仍未找出傳播途徑,經水源傳播只是可能途徑之一,所有食水樣本未能培育出類鼻疽伯克氏桿菌。

在記者會上,袁國勇指出,近月天氣炎熱,水溫上升令水中剩餘含氯量下降,或導致類鼻疽伯克氏桿菌存活。袁國勇強調,水務署配水庫的游離剩餘氯量充足,大讚本港的食水安全符合世衞要求,而且水務署的維修穩妥,不存在配水庫頂部出現滲漏。

無標題

再籲深水埗居民 不應使用每日頭一分鐘食水

袁國勇建議,水務署可考慮在配水庫通風口加裝高效空氣過濾器,及早前已提出配水庫出口裝設紫外光消毒。他再次呼籲深水埗區內居民,尤其長者及長期病患者,不應使用每日頭一分鐘的食水,包括刷牙洗面、沖涼及未經煲滾飲用。

在目前的34宗個案中,25宗在今年8月後出現,大部分居住在深水埗,20宗為8月後的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指出,該區有群組聚集個案個情況,早前與袁國勇團隊作流行病學及環境調查尋找源頭,包括是否曾接觸泥土、是否有傷口、曾飲用受污染的水源及吸入污染的塵埃。

無標題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右)

患者乏共通點 一半長期留在家中

當局在調查後發現患者沒有共通點,如共用皮膚用品、食物,及曾到之處,當中一半患者長期留在家中,不少更為長期病患者,及年紀較大。20宗個案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70歲,大部分有長期病患,含高危因素。

當局在深水埗區內取得471個環境樣本,其中38個為陽性,186個着患者家居、居住大廈的食水的水喉生物膜拭子樣本,其中一個單位內的兩個樣本生物膜樣本為陽性。

該20宗個案涉及19幢大廈,當局到為大廈供水的5個配水庫,取得共37個水樣本及拭子樣本,並取得95個泥土樣本,當中32個為陽性,6個經細菌培植同為陽性。當局在其中4個完成全基因分析,發現與深水埗群組患者的基因非常相似,相信有關聯,但感染途徑仍然不明。

當局早前已公布,即在白田邨第10座重建地盤取得的30個樣本,4個為陽性,部門另外在當區公園、小型地盤取得58個泥土樣本,全為陰性;而在患者家中的物品等取得65個樣本,同為陰性。

無標題
白田邨第10座重建地盤(資料圖片)

配水庫深層泥土樣本陽性 袁國勇:類鼻疽已成香港風土病

衞生防護中心及袁國勇團隊曾在石硤尾配水庫、蝴蝶谷配水庫取得淺層泥土,發現基因測試陽性,並在石硤尾主配水庫、二號、三號配水庫、畢架山配水庫、蝴蝶谷配水庫掘向深層泥土,取得更多樣本當中部分為陽性,其中在石硤尾3號配水庫的20個樣本中,有10多個為陽性。

袁國勇亦重申,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導致類鼻疽伯克氏桿菌在本港傳播風險增加,打風、落雨時更為高危。對於有個案不是居住在深水埗,全基因分析結果亦不相同,袁就表示,類鼻疽伯克氏桿菌已是香港的風土病,而且本港每年均有十多宗個案。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