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花墟重建】城規會如何在九成民意反對下通過計劃?

【花墟重建】城規會如何在九成民意反對下通過計劃?

上星期城規會悄悄地通過了接獲90%反對意見的花墟重建計劃,百年花墟面臨巨變。Hong Kong Free Press 的報導記錄城規會製造社會普遍支持花墟重建結論的過程【註1】。不過城規會內部亦非鐵板一塊,有委員猛烈批評市建局缺乏重建理據,諮詢手法亦失敗,罕有地記錄在會議文件上。

研究員剛解密的會議記錄,目前僅有英文版本【註2】,認為若繼續以目前手法強推重建,市建局聲稱能搞好花墟的目標將難以達成。

477455846_1046958817469223_6522095239884568397_n

具爭議的規劃圖則原封不動獲批

面對九成非「罐頭信」的民意反對,城規會委員仍普遍支持計劃,最後原封不動通過圖則(should not be amended),包括最具爭議,拆毀花墟徑及大片休憩空間的「地盤B」,僅要求城規會按民意跟進若干事項,可見現行城規會的組成無法吸收和反映民意。

罕有地批評市建局「唧牙膏」

即便如此,城規會並非對市建局「照單全收」,尤其是對其資訊發放和諮詢看法非常負面,且全寫在會議記錄上,以今天的官場文化來看語氣十分重,反映市建局在這方面做得有多差,例如指公眾參與「整體看來不足」(generally considered inadequate),更直指資料發放方面「唧牙膏」(unveiling the details in a piecemeal manner upon enquiry)。連城規會都認為市建局面對民意如履薄冰,閃閃縮縮,官方文件這樣寫甚為罕見。

「無關技術細節」反對意見遭DQ,僅視為源於「溝通不足」

只要詳細閱讀反對意見書,即能理解很多居民、商戶、商戶和市民之所以激烈反對,是因為不認同花墟重建的必要性,無論從策略上、優次上、手法上而言亦是如此;市建局具爭議的諮詢手法(據報引導受訪者支持重建)亦加劇了居民和商戶反感。

可是城規會未有就這一根本問題提出質疑,僅以「無關技術細節」將這些反對意見打發掉。更嚴重的是,城規會將反對意見的出現約化為「溝通不足」,沒理解到反對意見的出現,其實源於居民和規劃部門之間的嚴重權力不對等,更多溝通,每日諮詢都無法解決這個根本性問題,何況市建局連資訊都「唧牙膏式」發布,更遑論進行有效諮詢。

有「非居民」支持計劃,城規會感到鼓舞?

就少於10%的支持意見,城規會則表示有不少非居民和非商戶入紙支持(值得注意市建局自己亦按慣例入紙支持自己的計劃),指這些「第三方背書」很令人鼓舞(this third-party endorsement of the proposal was encouraging)。但是數量上明顯更多的「第三方反對」(third-party opposition),例如來自愛花和會逛花墟的市民的反對意見,為何城規會沒有給予同樣的重視?

創新的建議:打卡「水花公園」、「新舊元素」融入商場、參考上海新天地

在掃除反對意見後,城規會進入技術環節,提出了不少「改善」建議,除了建議市建局更好地和持份者「溝通」外,還提出一些「創新」意見,恐怕會否令「新花墟」變成四不像,例如視「水道公園+花墟」的設定等於「新舊融合」,並在此之上進行設計,挪用上海新天地「新舊融合」的「成功例子」。未知城規會有否知悉上海新天地在內地在20年前已被批評為「文化保護的失敗」【註3】?

另外城規會似乎沒有汲取市建局在囍帖街和裕民坊在保存舊區特色方面的失敗,建議商場及其周邊市集加入「舊元素」以「保存」舊花墟氛圍,即類似囍帖街商場的婚嫁元素供人懷緬?(To address the concerns on the design, URA was advised to espouse the co-existence of old and new markets in this highly urbanised area. A design that combined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lements could help to preserve the ambience of the Flower Market)

最令人憂慮的是那個僅具水景效果的「假水道公園」(未能按原初計劃令水渠重見天日),城規會建議需在主題上有「水+花」的元素,及要求「水花公園」與上述的「新舊融合」設計互相配合(URA should consider integrating the themes of “flowers” and “water” in the design of the Waterway Park. In addition, URA should consider blending old and new, as well as flowers and water, in the design concept and layout…),未知是否在假水道上放幾朵花就能代表「花墟文化」,或旁邊的市集和商場外牆或有以花為主題的燈飾和壁畫,就能保存氛圍?城規會更進一步建議將假水道公園打造成地標,凸顯水道的歷史(但真的水道已被掩埋),成為旅客打卡熱點(Bringing out the historical values of the nullah and the Flower Market at Site B would forge a landmark destination in the district. It could become a new tourist spot with appeal to both locals and visitors),參考政府過往創造地標的記錄,最終很可能淪為四不像。

遠離民眾的花墟重建會邁向失敗

城規會將反對意見的出現歸咎於「溝通不足」,但否認了反對意見本身代表的真實民意。這與近年官方對待反對意見的態度如出一轍,明顯沒有嘗試理解反對意見是源於價值取態的不同--公眾從根本質疑重建的必要性,但城規會無處理這些非技術層面的意見,並以專業人士的身份,利用市民不解的規劃語言,迴避了花墟為何要應否重建這個關鍵問題及廣泛質疑。

當然,由於城規會的職權所限,部分委員可能不願處理政策層面的問題。但部分委員確實有非常大的保留,最後成功在會議記錄寫下一些條件,要求市建局跟隨,或令市建局的如意算盤添加變數:除了要長遠將水渠重見天日外,城規會還有要市建局做「參與式諮詢」。

而這是市建局最擔心的--因為市建局十分清楚在地的花墟商戶一面倒反對計劃,更在整個「唧牙膏」的諮詢過程後,與居民及廣大香港市民產生對立。從會議記錄上分析市建局回應質疑的態度,難以相信市建局有誠意再廣泛進行有意義的參與式諮詢。缺乏群眾支持與參與,僅靠一群專業人士在辦公室畫圖則,花墟重建難有理想結果。

市建局似乎沒意識到,沒有群眾基礎,排除在花墟紮根的居民、商會的重建計劃,是無法保存花墟文化和氛圍的。迴避花墟重建是否有必要性的這個關鍵問題,即使計劃完成了,重建計劃也是失敗的--因為新的花墟,已經不是原本的那個花墟。

參考資料:
【註1】Hong Kong Free Press. 7 February 2025. Planning body green-lights Flower Market redevelopment plan despite public opposition
【註2】Minutes of 1329 th Meeting of the Town Planning Board held on 17.1.2025
【註3】中新网. 2004年5月18日“文化保护的失败” 冯骥才上海炮轰“新天地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