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福島311 14周年】日本暑假再地震?氣象學家:欠科學根據

【福島311 14周年】日本暑假再地震?氣象學家:欠科學根據

【福島311 14周年】日本暑假再地震?氣象學家:欠科學根據

【獨媒報導】今日是日本福島311大地震14周年,日本有研究指,位於北海島的板塊交界海溝,未來30年發生巨大地震的機率為7%至40%。此外,位於日本南面海域的南海海槽,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年初最新評估未來30年發生大地震9級地震的概率增至82%。網上流傳今年下半年日本將發生大地震,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今早電台節目指,日本必然會發生地震,惟現今科技下難以準確預測,特別是板塊移動引致的地震「無聲無息」,「如果你話暑假唔好去,呢個係冇科學根據。」

該研究由日本東北大學及北海道大學等進行,2019年起在北海道千島海溝海底設置儀器,掌握陸地一側的大陸板塊與海洋一側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累積的地震應力情況。海洋板塊以每年8厘米的速度向陸地移動,未釋放的能量或累積至足以引發黎克特制9級地震。團隊警告,上一次在千島海溝發生大地震已是17世紀,距今近400年,未來30年引發黎克特制8.8級地震的機會率為7%至40%。

此前,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今年最新評估,南海海槽未來30年發生黎克特制8至9級地震的概率增至82%。

根據日本的時間預測模型,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巨大地震的概率變化。紅線和藍線分別顯示了在保守模型和歷史模型下的概率變化。(天文台圖片)

根據日本的時間預測模型,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巨大地震的概率變化。紅線和藍線分別顯示了在保守模型和歷史模型下的概率變化。(天文台圖片)

梁榮武:現今科技難準確預測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今早在商台節目指,日本發生的地震風險一定存在,亦是必然會發生。至於是否會於暑假發生,他表示現今科技下,地震預測仍在雛型階段,無法準確預測何時發生。板塊引發的地震亦不同於板塊的地震,前者較能預測,後者則「無聲無息」,「如果你話暑假唔好去,呢個係冇科學根據。」

日本氣象廳去年8月8日,首次發出「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注意)」,指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較平常高,至8月15日解除。

日本料南海海槽大地震重現周期約88年 上一次距今79年

南海海槽位於日本駿河灣至九州外海,長約700公里,為板塊聚合處的邊緣。天文台上月曾撰文解說,指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根據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的評估,南海海槽發生黎克特制8至9級巨大地震的重現周期約為88.2年,而上一次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為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至今相距79年,故料未來30年發生巨大地震的概率為75%至82%。

南海海槽、日本海溝和鄰近板塊的位置圖。2011年東北大地震的震中(橙色圓點)近日本海溝沿線。(天文台圖片)

南海海槽、日本海溝和鄰近板塊的位置圖。2011年東北大地震的震中(橙色圓點)近日本海溝沿線。(天文台圖片)

南海海槽歷史地震的時間序列、震源區域與估算震級,顯示了地震之間的時間間隔。(天文台圖片)

南海海槽歷史地震的時間序列、震源區域與估算震級,顯示了地震之間的時間間隔。(天文台圖片)

俯衝帶上能量累積與釋放的循環:菲律賓海板塊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應力在兩塊板塊之間積累。歐亞板塊回彈以釋放累積的應力,產生地震及海嘯。(天文台圖片)

俯衝帶上能量累積與釋放的循環:菲律賓海板塊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應力在兩塊板塊之間積累。歐亞板塊回彈以釋放累積的應力,產生地震及海嘯。(天文台圖片)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許,日本東北外海發生黎克特制9級地震,引發海嘯,福島第一核電廠斷電、三座核反應爐芯熔毀,連串災害引致的死亡及失蹤人數達2.2萬人。據復興廳統計,至今仍有2.7萬人過著避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