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去年9月,「五百年一遇」黑雨襲港,全球暖化下極端天氣愈見頻繁。綠色和平委托香港民研的調查顯示,逾四成青年稱極端天氣影響其長遠計劃,包括是否置業、生育及移民等。綠色和平指,極端天氣已屬逼切社會議題,若當局不採取積極行動減碳,下一代只會承受更大風險。
回應率比其他議題約五成高、達七成
綠色和平進行的《極端天氣意見調查2024》,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於7月10至18日進行電話訪問,成功訪問了1,010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回應率達71.3%。負責是次調查的香港民意研究所總監彭嘉麗指,今次調查的回應率比過往其他議題的五成更高,「回應率高其實都間接反映咗,市民對呢一個議題有興趣。」
63%受訪者指經歷去年後,對極端天氣的擔心有所增加。54%指過去一年的極端天氣對生活帶來實際影響,當中有68%人表示出行受阻;43%表示感到身體不適,以及45%感到安全受威脅。
四成青年稱極端天氣影響長遠規劃
極端天氣亦影響市民長遠規劃,分別有29%、25%和20%影響購買保險、家庭規劃和投資決定。年齡愈低敏感度亦逾大,在18至39歲的青年組,百分比增至39%、36%和26%。彭嘉麗指年紀愈輕,愈需人生規劃,極端天氣對其影響更大:「年長啲嘅市民,唔會再考慮生兒育女。」彭嘉麗指,明白市民或會認為:「生唔生仔都關天氣事?」惟極端天氣實際上與市民息息相關,已成為社會逼切議題,全球暖化「唔係一個眼前嘅問題咁簡單」。不過她指由於今次調查不屬質性研究,未能再深入了解原因。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表示,數據反映年輕一代對氣候問題感焦慮,呼籲當局採取積極行動,包括及時減少碳排放,否則下一代只會承受更大風險。
是次調查亦問到市民對政府應對極端天氣政策的意見,有51%市民認為現時政策無效應對極端天氣。應對措施方面,73%市民認同提高防洪基建的設計標準,其次是按地區推出針對性措施(69%),訂立明確停工和停課機制分別有68%和67%市民認同。
伍漢林指,渠務署的「市區排水幹渠系統」只能承受每小時145亳米雨量,雖然今年更新至每小時155亳米,但仍低於去年「500年一遇」世紀暴雨的158.1亳米。他引用早前中大研究,指未來20年「最高一小時雨量」或會增至230毫米。他倡政府參考荷蘭等國,提升防洪基建標準並定期檢討,「無理由畀好多錢整一個基建,先知頂唔住。」
綠色和平亦倡訂立清晰停工機制,以及按不同地區實施不同措施,例如山泥傾瀉較頻繁的區域實施停工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