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盧寵茂指社會對輔助生育服務有錯誤觀念:唔好睇得太簡單](/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報導】《施政報告》今日開始舉行相關政策措施記者會,由司局長出席,第一場主題是生育、扶貧及支援照顧者。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明言,輔助生育的扣稅額不會適用於非醫學原因的服務。他在記者會結束前主動發言,指市面上對此有錯誤觀念,稱從醫學角度30歲前生育及40歲後生育「完全是兩回事」,雪卵過程亦涉及醫療程序,對婦女本身健康有影響,重申「唔好睇得太簡單」。
陳國基:鼓勵生育工作細水長流
《報告》其中一個焦點為鼓勵生育,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去年及前年生育率只有0.77及0.9,遠低於需保持人口水平的2.1。他指部分年青人已決定不生小孩,政府政策很難令他們改變,當局希望協助願意生育、但有「少少困難」的人,並宣示政府鼓勵市民生育,令社會如大企業更願意配合。他重申生育率肯定不會因為措施出台後即時見效,工作是細水長流,令市民慢慢改變生兒育女的觀念。
生B派兩萬需申請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指,父母可於遞交出生登記時同時申請兩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需於嬰兒出生起計6個月內申請。如父母為智方便+用戶,亦可於網上申請。新生嬰兒需在香港出生,父或母需為本港永久居民。由於計劃試行三年,故受惠嬰兒的出生日期需由2023年10月25日起至2026年10月26日。卓永興稱申領時只需提供簡單資料,獎勵金會直接轉帳至父或母的銀行戶口。由於計劃需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料通過後會於2024年第一季開始發放,而屆時提交的申請則會於2至3個工作天內發放。
為何不增產假?陳國基:勞工短缺
當局預計開支為8億,即每年約4萬新生嬰兒,比現時多兩成。被問到是否其目標,陳國基只稱望「愈洗得多愈好」。至於為何不提高產假或侍產假,他稱目前本港勞工短缺,再增假期或產生矛盾,需作平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稱,當局剛增加四周產假不久,而僱主亦可就相關開支向政府申領。
新生嬰兒的家庭可提早一年上樓,被問會令其他人士需多輪候多少時間。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指有新生嬰兒的家庭只佔輪候冊的4%,影響幅度不大。
被問到有否調查本港生育率低的原因,陳國基重覆稱香港作為成熟經濟體,很難達致很高的生育率,「有啲人鍾意寵物多過細路仔」。
越南、老撾、尼泊爾人才來港做咩?陳國基:視乎其申請從事的工作
《報告》放寬越南、老撾、尼泊爾人才來港工作及旅遊,陳國基指這些國家過往基於種種原因,例如經濟發展欠佳,亦有偷渡等問題,故作出控制。他稱隨時間過去,其經濟發展已「好咗好多」,認為他們出入境的風險已下降。至於他們來港會從事何種工作,陳國基只稱會視乎其申請。
盧寵茂:不會資助非醫學原因的輔助生育服務
《報告》就使用輔助生育服務的市民設立10萬上限扣稅額,以及在五年內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由每年1,100個增加至每年1,800個。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生育是上天賦予人類的功能及權利,生育應把握最佳的適齡期以減低風險,故政府會劃定扣稅額適用範圍,幫助真正有生育困難的夫婦。政府不會將扣稅額適用於非基於醫學原因的可能會延遲生育決定的服務,例如非基於醫學原因的冷凍卵子服務。
記者會完結前,盧寵茂再主動發言,稱社會上對輔助生育有錯誤觀念。首先是稍遲生育亦可,盧寵茂指從醫學角度,30歲前生育及40歲後生育「完全是兩回事」,影響的包括懷孕機會、孕婦風險及嬰兒健康。第二是不應對輔助生育服務「唔好睇得太簡單」,指不單是財政代價,而是過程中有風險,包括需長時間接受醫生治療、注射荷爾蒙針,最後以微創手術取出卵子,過程對婦女本身健康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