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屋上周截止申請,申請量為歷年來第2低,由高峰期2019年的逾30萬,暴跌至僅約10萬。重溫過去數據,不難發現居屋申請量,由2019開始,便一直拾級而下,今年相較去年,數字或更直接少了4成:
▍既然「供不應求」 不如用私樓地起居屋?
儘管超額認購回落,但何永賢仍表示,居屋仍是「供不應求」,似乎對其需求充滿信心,認為是「邁向健康認購」。【註1】的確,過往在2022年前未有收緊轉售限制(由2022年前的2年禁售期改為5年)之前,也不乏本地炒家囤購居屋在二手市場圖利,近月亦有將申請購買居屋時沒有如實申報所有資產的個案定罪,的確進行了用家主導的「健康」需求管理。
然而,申請量是否能代表真實需求明顯亦有水分。過往亦常有不少市民在抽中後放棄選樓資格,又或是只對個別市區屋苑抱持興趣,如去年最受注目的僅有位於啟德的啟悅苑,而其餘選址往往被批評過於偏僻或交通不便,亦有不少純粹當六合彩試抽,抽中也未必認購。因此,真正的競爭率,未必是13個人爭1個居屋單位。
但若果現時居屋申請的趨勢繼續下跌,難保將面臨居屋都「買剩貨」的局面。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政府不斷宣傳要「優化」完善置業階梯,增加青年人對購置居屋的興趣;又提高綠表比例以增加公屋戶申請;並意圖提高屢次申請者的中籤機會,以吸引尤其青年申請人持續參與。而施政報告前,被熱烈討論容許青年提取部分強積金用作買樓首期的措施,最終亦沒有下文,林林總總的跡象,亦指向政府已在管理未來居屋的需求。
若果真如何永賢所言,居屋仍然需求強烈,情勢如此「健康」,而私樓土地市場持續疲憊,是否應將本用作建私樓的(流標)用地,轉為興建居屋,加快應對一般市民自住置業需要?這又似乎並非政府會做的事。
居屋熱情減緩 正在部署散貨?
過去若普遍市民對居屋抱有期待,對居屋申請日期關注亦會相應密切,這可反映於其首日申請量,並作為判斷市民對購置居屋熱情的指標,若社會對抽居屋興趣不大,亦可預料首日會有較少迴響。由此觀之亦能看到自2019年起,居屋首日申請量跌幅明顯暴跌,今年甚至只有2018年高峰期的27.5%,或意味市民熱情已蒸發大半。
雖則居屋暫時仍屬供不應求,但居屋盤落成量不斷增加,根據立法會開支預算答覆的文件,未來5年至少有逾40個居屋項目建成,涉約5萬個單位。而最新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亦預料,在2025-26至2029-30年的5年間,更會上升至5萬5千伙【註2】,居屋會否出現漸見飽和,似乎亦值得公眾關注。而政府未來要面對,或許正正是如何「散貨」的問題。
告別「抽六合彩」 遊戲即將變改?
居屋作為現時政府設定「置業階梯」的「中流底柱」,政策原意本以資助方式(52折至7折不等),協助無法負擔私樓市場的家庭置業,但隨著購置申請數目逐年遞減,長遠有機會告別居屋「抽六合彩」的年代。在房委會不考慮調低 (反在調高)折扣率,藉此增加居屋可負擔性的前提下,居屋與私樓價格愈來愈接近將是時間問題。現時夾在居屋與私樓中間的「首置樓」已經變得尷尬,雖然未必會在未來短期出現,但預期政府將會愈來愈多針對未來居屋需求的「優化置業階梯」措施出台,有機會改變原有居屋政策的遊戲規則。
【註1】明報.2024.10.29.何永賢:將審視樂建居安排 指居屋仍超額認購反映需求強勁
【註2】《長遠房屋策略》 2024 年周年進度報告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