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市區重建局於2019年2月公佈展開位於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的重建項目,重建範圍內有眾多泰裔居民居住,區內眾多小店形成「小泰國」。「小泰國」對港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個景點,不過對住在「小泰國」的泰裔港人而言,九龍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在九龍城居住達16年的泰裔街坊月華,是「九龍城泰國生活圈」的一員。她現時與兒子等四人租住一個單位,其中一間房另分租給同是泰裔居民的森宋。月華指着家中牆壁的一條大裂縫,然後又移開木板展示已發霉,變為黑色的牆壁,「呢三年啲牆開始發霉」,她解釋因臨近清拆,故業主未有裝修,解決較嚴重如石屎剝落等問題,她知道一旦裝修的話就要加租,「人哋無加租我就唔好投訴話要髹油裝修,住到就住啦」。月華在泰國有一間面積很大的木屋,但這年因疫情故未能如以往般一年返泰國兩次。
她笑說自己一向節儉,家中只有三件傢具是自己購買,分別是電飯煲、櫃及電視,又會以水桶當櫈,而其他傢具都是由泰裔朋友送贈,「佢哋搬屋唔要嘅嘢都會拎去比我,有時會俾啲啱嘅衫我,泰國人好好心」。
月華以前在泰國耕田,但因收入微薄,一年只有一萬多港幣,故後來到香港打住家工。當時她上相關訓練時認識不少朋友,之後更一起搭飛機來港,搬到九龍城後亦有識到泰國街坊,但她笑言自己很少華人朋友,「因為人哋唔同我做朋友」,她憶述一次在街上拾起自己掉下的硬幣時,突然無故被華人街坊大罵。
「小泰國」內有不少泰國商店,區內的泰裔居民多半於區內工作。月華現時在城南道的一間泰國雜貨店工作,已經有九年,一半的同事都是泰國人。
迫遷在即,她仍希望繼續留在九龍城工作,「之後如果老闆繼續請我,我都會繼績做。」她憂慮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工作,雖然她經常把「唔驚」掛在口邊。「無得驚,擔心都無用啦,我咩都識做,清潔都識,仲有手有腳搵到工。」月華指泰裔街坊為了賺錢維持日常開支,大多會找兩份工以上,「我哋好勤力,我之前一日返幾份工,每日得三個鐘瞓。」
月華希望能繼續維持「小泰國」社區,「好多人想留喺呢度住,因為有餐廳,有嘢買好方便,星期日好多泰國人會一齊喺公園坐同傾計,都想同佢哋住埋一齊有啲照應。」對月華而言,如果能獲原區安置就如中頭獎,她大聲笑言:「九龍城梗係好啦,等於中六合彩頭獎!」
看不懂只有中英文的通告
泰裔港人的日常,往往被忽視。不諳中英文的月華,平日很少留意張貼在大廈的通告,就連當日暫停水供應的通告也看不懂,「有一次沖沖下涼無水,都係人哋話返俾我聽我先知。」因此她沒有留意到與重建相關的海報或單張。月華記得人口凍結登記當日是平日,登記前她並沒有收到通知。當日約早上九時她出門上班時,見很多職員到她樓下,當時月華問:「你做咩呀?」職員指這裏要清拆,居民需要登記。月華於是致電森宋,叫正上班的她回來登記,森宋立即請假回來。月華為免麻煩決定即時登記,她先回雜貨店向老闆請兩小時假,幸得老闆批准。
至於同屋當時仍未搬遷的另一名婆婆租客,當時則身在泰國,月華致電給她叫她影低身份證,然後幫她登記。月華的家共有三戶人,因她們都即時登記故沒有遺漏。不過當時市建局職員沒有告知街坊若不登記會有甚麼後果,月華亦只是從老闆及朋友口中得知若不登記,日後不能獲得賠償。
關注組舉行網上集會 請教過往經驗
關注組將於2月15日(星期一)舉行網上集會,介紹「九龍城重建原區安置方案」及街坊遇到的困難,同時亦設問答環節,由關注組與關注城市發展的義工合作,請教過往重建區街坊的經驗,與專業人士商談有關草擬、社區諮詢及修改的過程。